<!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郭嘉賈詡向趙暢分析現在的天下大勢,袁紹敗在曹操手中,如今能夠作為趙暢的敵手的,也就只有曹操了。
趙暢選擇坐看曹操袁紹拼個兩敗俱傷,但是現在袁紹戰敗,曹操到了收獲的時節,趙暢肯定也要出來分一杯羹的。
袁紹四州之地,趙暢不求全部納入囊中,但是拿下幷州幽州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趙暢就等袁紹病死了。
沒錯,回到鄴城的袁紹,已經臥床不起了。
袁紹不是沒打過敗仗,之前和公孫瓚交戰的時候,也被公孫瓚打敗幾次,但是那些袁紹都可以承受。
可這一次,百萬大軍,被他看不上眼的曹操所敗,加上之前帳下諸多謀士反對,袁紹無法承受這樣打擊。
現在袁紹名下的四州,分別在三個兒子,以及外甥高幹手中。
病重的袁紹,並未吸取上一次教訓,他還是優柔寡斷,沒能下決心,把自己的位子傳給誰。
主要就是傳給大兒子袁譚還是小兒子袁尚,袁紹一直下不了決心。
而且他帳下的文臣武將,也是各有各的選擇。
如果袁紹這個時候,拿出自己的魄力,不管是選擇袁尚,還是選擇袁譚,只要選一個,然後將另外一支的力量收回來,他這幾年的基業,絕不至於因為幾個兒子的內亂,被曹操奪取了自己的基業。
但很是可惜,袁紹一直搖擺不定,直到死亡。
審配逢紀馬上擁立一直被袁紹待帶在身邊的袁尚,繼承了袁紹的基業,袁紹留下的大多兵馬全都歸為袁尚統治。
但是被袁紹封為青州刺史的袁譚,得知後哪裡肯甘心,直接自封為車騎將軍,要和袁尚對著幹。
袁紹一死,曹操馬上就揮師北上了,要謀奪袁紹留下的地盤。
趙暢同樣親自統帥大軍出發,直指幷州高幹。
袁紹留下的四州之地,幷州現在袁紹的外甥高幹掌控,冀州為袁尚擁有,青州是長子袁譚,幽州是次子袁熙。
袁紹當初如此選擇,就已經為今天的結果埋下了種子。
三個兒子,一個外甥,都是袁紹的至親,如果袁紹在,四人不會有問題,但是袁紹一死,而且不是把基業交到長子袁譚手中,馬上就上演了一番兄弟相殘的戲碼。
不過在面對曹操這個大敵,袁氏兄弟雖然恨不得對方去死,但還是暫時聯手抵擋曹操。
只是他們的父親都不是曹操的對手,就更不要說他們幾個面和心不和的兄弟了。
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袁譚所在的青州,首先被曹操攻破,袁譚只得逃到冀州。
另一邊,趙暢也是乘勢拿下了幷州,幷州刺史高幹逃去了幽州,和袁熙一起。
因為要和趙暢搶時間,曹操也沒有休息,並未選擇退兵,讓袁譚袁尚自相殘殺,在收了青州後,馬不停蹄的轉向冀州。
趙暢同樣帶著大軍殺進幽州,袁熙被袁紹放在幽州,本身就不被重視。
而且袁紹留下的文臣武將,大多都是選擇袁譚或者袁尚,並沒有人選擇袁熙,三兄弟中,袁熙的力量最為弱小。
而且袁熙這人,也沒有什麼野心,在趙暢兵臨城下,假模假樣的抵擋了一下後,馬上就向趙暢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