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下方的眾多謀士,心中都已明白,劉表這是不想援助劉瑤。
這些謀士有的贊同劉表,認為劉瑤的死活和他們無關。
如果他們發兵援助劉瑤,一方面要消耗錢糧,還會有傷亡,另一方面他們更擔心會得罪孫堅,徹底捲入這場戰爭中。
說到底,來投奔劉表的這些名士,大多都喜歡和平,不喜歡戰爭。
他們只想荊州能夠一直像現在這樣,不參與其他諸侯的戰爭,只是關起門來,治理他們這一方百姓,他們自己也不用擔心會因為戰爭而丟了性命。
但是他們從未想過,就算他們不惹事,不代表別人不會來找麻煩。
也有一部分人建議劉表發兵支援劉瑤。分析的因素差不多也都是劉瑤信中所寫的那些,並不能讓劉表下決心。
最後,本著不破壞和孫堅的關系,劉表先休書一封給孫堅,希望孫堅能夠看在他的面子收兵,不要在攻打劉瑤。
但是劉表顯然太高估自己了,孫堅正是要趁著這次的機會,一舉拿下整個揚州,怎麼可能因為劉表的一封書信,就放過劉瑤。
難道這次放了孫堅,等過一兩年,才重新打一遍嗎?
難道這次那些士兵就要白白犧牲了?
孫堅顯然是不會答應的。
孫堅回了一封信給劉表,大意就是讓劉表少管閑事。
說實話,雖然劉表佔據荊州多年,但是孫堅也真沒將劉表放在心。
在孫堅眼裡,這天下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
就是當初的董卓,不照樣被自己打敗,更是有給官有給錢的拉攏自己。
所以,孫堅這封信的語氣,也是完全不把劉表放在眼裡。
劉表看完信後,馬就被將書信給撕碎了。
孫堅看不起劉表,劉表心中同樣看不起孫堅這樣的草莽起家的諸侯。
想他留表,當初匹馬入荊州,憑一己之力收服荊州士族豪強,更是有數千北方計程車人爭相歸附於他。
何曾被人如此輕視過。
當下劉表就決定了,一定要派兵去支援劉瑤,要給孫堅一個好看。
要讓孫堅知道,在這南方還是要看他劉表的臉色。
不過劉表並沒有自己領兵前去豫章,而是派了帳下大將黃祖前去。
黃祖也是帶了十萬大軍,在加劉瑤收攏的幾萬殘兵,兵力差不多能有十五萬。
在總兵力,不會遜色孫堅太多。
但是士兵的戰鬥力,劉表的荊州兵也比不孫堅這幾年訓練的錦帆軍。
天下各州,這幾年烽火不斷,只有荊州一直是太平盛世,劉表又沒有特意的練兵。
荊州兵可謂是如今天下最為安逸的一支兵馬。
扶風!
趙暢終於等來了太史慈,趙暢卻是不顧別人的勸說,親自出來迎接太史慈的到來。
當下就給讓人準備酒宴,要給太史慈接風洗塵。
第二天,馬表為太史慈請封折沖中郎將。折沖中郎將屬於將軍級別中比較低的。
但是對於太史慈來說,已經是一步登天了,他之前在劉瑤帳下,可只是一個斥候隊長,手中就十幾個斥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