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告訴我,你家主公是誰了吧。”太史慈對於武安國的主公很是好奇。
武安國這次來揚州,目的就是要帶太史慈回去,自然不會遮遮掩掩,道:“我家主公就是扶風太守趙暢。”
相比現在其他諸侯,不是州牧,就是侯爺的,趙暢這個太守現在聽起來,又弱了一個名頭。
“原來是他。”太史慈也是關注天下大勢的,對於趙暢也是聽聞。
從老家東萊郡出發,太史慈就想過要去投奔誰,趙暢當時也在他的考慮範圍。
只是因為不熟,加之沒有人推薦,太史慈最後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老鄉劉瑤。
像他這樣的,沒有人引薦,是很難見到袁紹曹操這樣的諸侯。
曹操還好一點,只要下面的人不為難太史慈,正常彙報給曹操,曹操在確定太史慈確實有能力後,基本都會接見,並且委以重任。
但是袁紹就不行了,不是名士,袁紹根本不見,想要跟隨我?當然可以。袁紹會隨便給前來投奔的人一個小職位。
因此,最終太史慈還是選擇了和他有老鄉之情的劉瑤。
雖然和劉瑤有老鄉之情,但結果還是讓太史慈有些失望,雖然他嘴上沒說,也一直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一身本事,無從施展,這種鬱悶之情,一直都被他壓在心中,無法發洩。
“既然你也聽過我家主公的名聲,我也就多說了,我這次來揚州,就是奉了主公之名,來請你去扶風的。”武安國道。
太史慈怔住,道:“為什麼要我?”
武安國道:“自然是因為你的實力了,一般的小貓小狗,難道還要我來請嗎?”
“這……”太史慈是有些動心的,趙暢能派武安國來請他,顯然是對他的重視,去了扶風,待遇什麼的肯定不是劉瑤這裡能比的。
但是就這樣離開劉瑤,太史慈也做不到。
並非是對劉瑤的感情,大家只是同鄉,出門在外有困難相互扶持一把,也就是了。
主要還是太史慈覺得做人就該要有始有終。
劉瑤雖有沒有重用他,但是終歸是收留了他,太史慈覺得如果自己就這樣不聲不響的離開,在道義上,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但是太史慈心中,也是有一顆要建功立業的心。
生於亂世,當以三尺之劍建不世之功。
這是太史慈心中的夢想,至死他都在想著要建功立業。
但是劉瑤這裡,他顯然沒有立足之地,就算給劉瑤立下大功,劉瑤會封賞他嗎?
一邊是道義,一邊是夢想,讓太史慈心裡很是糾結。
如果此刻換來郭嘉或者賈詡,肯定三兩下,就能說服太史慈,棄劉瑤,轉投趙暢。
但是這次來的是武安國,武安國可沒有郭嘉他們那麼好的口才。
說了半天,也沒能讓太史慈下定決心,又過了一會,之前和太史慈脫離的斥候小隊終於追了上來。
太史慈道:“容我考慮兩天。”
眼見馬上就要被追來的斥候小隊看見,武安國只能暫時退走。
這種挖人的事情,肯定是不能讓劉瑤知道的。
不管是武安國還是太史慈,都不能保證跟來的十幾個斥候,要是知道後,會不會告訴劉瑤。
如果太史慈拒絕了武安國,自然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但是太史慈現在還在猶豫中,這要是讓劉瑤知道了,肯定沒有他的好果子吃。
本就不能融進劉瑤的名士圈子,太史慈肯定要低調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