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袁公,如今已經有陛下的密旨,韓馥再無理由阻止,還請袁公親帥大軍,誅滅董賊。”
密旨是真是假,這個時候並不重要,重點是他們可以利用這道不知道真假的密旨,前往洛陽。
袁紹猶豫了一會,還是決定讓人先將密旨送去韓馥那裡。
不過韓馥比袁紹還有早一步收到密旨,韓馥收到密旨後,就決定起兵了,也是派人來通知袁紹,要袁紹和他一起出兵勤王。
韓馥雖然是冀州牧,但以前也是袁家的門生,袁紹一來冀州,他就送出了一個太守之位。
不過這人比較懦弱,沒有什麼主見。
他不想和董卓硬碰硬,但是在密旨之下,他也不敢反抗。
趙暢提出偽造密旨,也是因為從暗影那裡得知韓馥的性格。
知道只有密旨一到,韓馥就不敢違抗。
至於真假,韓馥短時間內是驗證不了的。
懦弱的韓馥,也不會去懷疑密旨是假的。
就是自己提出來的趙暢,也無法斷定這密旨是假的。
收到韓馥命令,袁紹不在猶豫。點起兩萬兵馬,就朝洛陽出發。
袁紹韓馥這一動,冀州各路人馬也是紛紛響應。
北平太守公孫瓚,南陽太守袁術、北海太守孔融、長沙太守孫堅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殺向洛陽。
雖說各路諸侯,真心想要剿滅董卓,匡扶漢室的沒有幾個,但是聯合起來,也有幾十萬人馬。
身在洛陽的董卓大怒的同時,也是憂心忡忡。
趙暢也是讓王通帶上一千戰狼軍團,跟在袁紹大軍身邊。
先到的曹操在距離洛陽還有數百裡的酸棗安營紮寨,隨後跟來的人也是同樣停下。
曹操是希望能夠聯合所有人的力量,一舉將董卓戰敗,但是其他人卻是想著保留自己的力量,不願意做前鋒。
很快,酸棗這裡就聚集了各路諸侯的人馬。
在袁紹的提議下,眾人開始推選盟主。
雖然各路諸侯想當盟主的不在少數,但是各方面明顯都比不上袁紹。
最後這個盟主的位置,很自然的落到袁紹頭上。
但就在袁紹當選聯盟軍盟主的訊息傳到洛陽後。
董卓立馬就將洛陽袁家抄家滅族,男女老幼,一個不留。更是將人頭懸掛在洛陽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