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蕭錦杭語驚。
摻雜著古老氣息的書捲上,幾十年的光陰如梭已經讓上面的墨痕越來越不清晰,不過蕭錦杭依然在上面找到了最重要的訊息。
先皇在位之時七年,大魏突然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並且持續了兩年之久。而那時的漠北王也不是昱易,得知了大魏幹旱的訊息之後,便動了開戰的念頭。
糧食沒有水無法生長,百姓饑腸轆轆,而漠北又下了戰術,當皇家要徵兵,沒有一個人願意參軍。只有那不足兩萬人的禦林軍隊,願意為了大魏,奮力反抗。
先皇心中怨恨自己,祖先留給他的江山與地位就要這樣葬送在他的手裡了嗎?而就在這樣的境地中,先皇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舉國遷徙,在這個連年幹旱的魏國,百姓也已經受夠了生活,便隨皇宮的子嗣大臣們一起進行了長途跋涉。
而就在此時,漠北王突然發兵,而當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之時,一個探路的小兵突然發現了這個地方。據說他本是猜測這裡是否有道路,但走到那裡時他突然腳下一滑,而就摔在了那個山洞的入口處,那地方安靜無比,先皇便也去檢視。從雜草叢生的小路繞進去,只見那裡有著長河和山洞,若不是大魏百姓人口眾多,而又臨近漠北,那這裡必將是一個世外桃源,百姓在這裡可以安居樂業。
先皇看這裡漠北士兵似乎不知道,而且往上看去,兩邊顯然就是懸崖峭壁。觀察了山洞中的形式之後,先皇覺得在這裡若是隱藏士兵是個極好的地方,於是將那兩萬禦林軍都調到了這裡。
而百姓卻似乎看到了希望,年輕力壯的男子便紛紛徵兵,而婦女老嫗以及孩童便又回了大魏。
徵兵的人越來越多,而先皇也發現了這個山洞的優越之處,非常隔音而又躲避了夏日的炎熱。
這樣一來,在當時禦林軍首領的帶領下,大魏用遠遠不及漠北的幾萬將士戰勝了他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爭之中當然有人會受傷,因而這就可以解釋那個蕭錦杭在洞裡看到的人骨了。在那裡的塵土埋藏之下,或許有著無數的戰魂。
後來,漠北王去世,繼位於長子昱易,不過當時昱易已有女兒,便想與大魏和親,平息恩怨。而先皇卻記住了這個讓大魏勝利的地方,便動用大量的人力將山洞繼續向前挖了一定的長度,這樣以來,便可以藏匿更多的人,而石壁上的畫,就是當時先皇刻印上去的。洞口的藤蔓,也是人為種下,作為掩體的。
後來大魏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都是先皇的功勞。
光陰流轉,時間變換。轉眼間先皇去世,傳位與太子蕭錦白,隨著幾十年前那一眾禦林軍的離世,這一戰成功的秘密,便永遠的埋藏在已故人的心中了。
而蕭錦杭此時翻閱的書,便時當年先皇作下的筆記,待後人來尋找。
故事已經結束,當年因為昱帆與蕭錦白的聯姻而讓大魏與漠北交好,現在兩方交戰,似乎又回到了幾十年前的那一天。
不過,如今的皇上,和如今的禦林軍首領,又是否會做到當年先皇的成功呢?
天色已晚,蕭錦杭從皇宮中走出來,牽著馬兒向齊王府的方向走去。
他的內心感慨很多,一個突然被發現的地方,卻也是先皇的朝代中最重要的地方。若是沒有溫婉兒的一時沖動,那麼這個地方是否就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發現呢?
那境地之中的長河之水,已經經歷了將近百年的洗禮,川流不息,源源不斷,就好像歷史的不管變化,改朝換代,萬千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