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踹飛一扇門!
忽然,有一段資訊,從她的腦海之中跳出來。
接著這兩個資訊開始重合,然後一個念頭從蘇薇的腦海之中閃過,讓她的大腦一陣清明。。
囚禁事件!
蘇薇一直都在想那個見義勇為者會是誰,雖然後來確定找不到了,她也私心了,可是她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事情。
正是因為這一點,林子鏵的實力,與那見義勇為者的實力重合了,讓她開始考慮起見義勇為者的真實身份來。
蘇薇記得受害女性的一句供詞:那個人看起來很年輕,他穿著運動服,看上去雖然很胖並且魁梧,但白白淨淨的,不像是壞人……
第二個重合出現了,運動服!
林子鏵經常穿運動服的,另外在城市裡面,休閑白領或者服務員基本上不會穿運動服。
會穿運動服的也只有學生和工農了,學生穿運動服是因為經濟條件和學習環境決定的,工農則是因為運動服容易清洗。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學生的運動服一般都很幹淨,工農的運動服因為經常勞動的原因,看上去沒有學生那麼整潔!
見義勇為者,應該是在校生,這是第三個重合!
案情發生在東海大學學生街,因此見義勇為者所在的地方,首先考慮東海大學!
林子現在展露出來的有隱藏的實力就這麼強橫了,那麼……蘇薇忽然想到了一個驚喜的可能:林子鏵就是見義勇為者。
這樣子的話,女受害人和嫌疑犯描述出了見義勇為者,而周圍的攝像頭沒有拍攝到做好事的人,原因就找到了。
蘇薇覺得,為什麼受害者和罪犯描述的人會與真實有巨大的出路呢?
有一個可能,林子鏵化妝了,比如帶著面具,或者……林子鏵建見義勇為的時候,運動服內放了東西,比如:吃的。
這樣,林子鏵的身材看起來嚴重走樣了,然後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因為緊張而誕生了錯誤的視覺感知,導致描述出來的人不正確!
總之一個人想要看起來跟表面不一樣,方法很多。
在偵探學裡面,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當所有的不可以排除以外,剩下的那個哪怕再沒道理、荒謬、顛覆人心,都是現實!
林子鏵現在就是剩下的那個看起來很沒道理的情況……
“只要回到警局,將那個時間的點附近過往的監控調出來看就可以了,如果有他的話,那麼我的猜測就是對的了。”蘇薇忽然笑了,“或許,局裡面其他同事猜測到可能學生救人,但學生那麼多,他們肯定不可能一個個的找過去,而我運氣真好,遇到了重合點……”
想著想著,蘇薇為自己那細致的觀察力推斷出來的資訊而歡喜!
看著林子鏵離開賽場了,蘇薇繼續巡視,不過她已經決定利用晚上時間,好好的看一下監控記錄,如果林子鏵是見義勇為者的話,那裡應該會有令人驚喜的結果。
“哈欠!”一陣涼風吹來,林子鏵打了一個噴嚏,“誰在說我?”
一一
一一
ps:看到不少讀者讀者詢問為什麼暴露,有什麼用意?這裡集中解釋下,也好避免新讀者迷惑。
女警發現破綻,不是為了抓人,而是要幫主角避免疏忽大意被坑。
警察講證據,懷疑跟定罪完全是兩回事,可資本良心如毒販)是不會講證據的,懷疑誰就殺誰,沒這破綻,方便以後主角活動,這樣說應該很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