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雄討董
洛陽城的氛圍仿若暴風雨前夕的海面,壓抑與緊張的氣息如烏雲般愈發濃重,令人幾近窒息。東方勇心中明鏡似的,深知此地已然危機四伏,絕非安身立命的久留之地。
自從與蔡文姬情投意合、私定終身後,他便未雨綢繆,早早做出籌謀,特意安排陳宮先行奔赴長安,著手經營產業,為未來的發展鋪就道路。
此刻,在牛輔大營之中,東方勇與賈詡會面。
東方勇神色凝重,向賈詡虛心請教:
“文和兄,倘若我軍在行軍途中,猝不及防地遭遇糧草匱乏這一艱難困境,究竟該如何應對才好?”
賈詡輕搖羽扇,眼神深邃而莫測,不緊不慢地說道:
“勇弟,附近村莊有五百口。”
東方勇面露疑惑之色,緊接著追問道:
“附近村莊有五百口?這究竟作何解釋?難道是要去那兒徵糧?可僅這點糧食,恐怕遠遠難以滿足我軍需求啊?”
賈詡無奈地輕輕搖頭,手持羽扇,邁著緩緩的步伐轉身離開,口中唸唸有詞:
“附近村莊有五百口。勇弟,你還是未能領會其中的深意啊。”
與此同時,在陳留的曹府內,悠揚的琴聲宛如潺潺溪流,透過精美的雕花窗欞,悠悠地飄散在空氣中。
曹操斜倚在書案前,目光凝視著面前墨跡尚未乾透的絹紙,口中喃喃低語:
“‘漢皇重色思傾國’,此句實在絕妙。只是不知此刻,東方將軍在汜水關是否一切順遂?”
忽然,曹操敏銳地捕捉到窗外傳來一絲細微異響。他警覺地抬眼望去,只見一個身形矯健的蒙面遊俠,如鬼魅般一閃而過,將一枚刻有云雷紋的信符,準確無誤地投入了院中。
曹操急忙起身,快步走到院中,俯身撿起那枚信符。信符內是東方勇以密筆書寫的內容:
“吾已說服董卓,使華雄鎮守汜水,吾任副將。吾將藉此良機,匡扶漢室……”
然而,字跡至此卻突然中斷,後面還留存著半幅汜水關的地形圖,圖上的線條清晰分明,彷彿在無聲地傳遞著至關重要的資訊。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遠在長安的陳宮,也收到了東方勇門客送來的密信。
他緩緩展開信件,曹操的討董檄文便赫然呈現於眼前。
陳宮微微皺眉,低聲自語道:
“曹操此番舉動,表面上看似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實則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恐怕是妄圖謀取權力。”
說罷,他一邊下意識地撥弄著店鋪櫃檯前的算籌,
一邊繼續分析道:
“哼,在這檄文中,對於迎奉天子一事,他竟然隻字未提,反而大談‘董卓廢帝另立’,如此行徑,恐怕是有心效仿董卓,行那篡逆之事啊。”
在洛陽的董卓府邸內,董卓聽聞一則訊息後,滿臉震驚,怒聲質問道:
“什麼?你是說曹操竟然聯合了關東諸侯,還與袁本初在酸棗會盟?”
牛儒趕忙上前,滿臉不屑地回應道:
“主公,那袁本初不過是個平庸之輩,何足掛齒!不過是個徒有其表、連劍都未曾磨礪鋒利的匹夫罷了。依屬下愚見,主公不妨傳令下去,若有人能斬下曹操首級,便賞賜五千金。如此一來,必定會有我西涼的勇猛健兒踴躍效命,收拾曹操簡直易如反掌。”
董卓略作思索,大手一揮,沉聲道:
“好!就按你說的辦。”
另一邊,夏侯惇向曹操稟報道:
“主公,袁紹派來的使者都已經到第三撥了。”
夏侯惇的聲音中透著明顯的不耐,眉頭緊緊皺起,顯然對袁紹使者頻繁前來感到厭煩。他一臉憤懣地說道:
“咱們手中握有五千青州兵,實力不容小覷,為何非要屈居袁紹之下,聽從他的號令?”
曹操聽聞,忽然輕輕一笑,伸出指腹緩緩摩挲著桌案上竹簡上尚未寫完的“匡扶漢室”四字,目光深邃而沉穩,緩緩說道:
“元讓,你可知,袁家歷經四代,皆位居三公之位,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影響力極其深遠。如今,我是要藉助袁紹這棵大樹,利用他的聲望與勢力,來扳倒董卓,奪取其權柄。這其中的權謀之道,你日後自然會明白。”
討伐董卓的諸侯聯軍,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彰顯出浩大的聲勢。董卓疲憊地長舒一口氣,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