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這從天而降的儲君之位,永琮卻謹慎至極,他不確定皇阿瑪是不是存著試探他的心思,便第一時間沒有同意,但皇帝不管他同不同意,直接定下這事,無迴旋之地。
其他臣子一看啊,皇上態度堅決,七皇子也確實是當今位份最高的妃子所出之子,這子憑母貴,說來也有些道理。
畢竟這冊封儲君,不是看身份地位,就是看年歲序齒,皇上不冊封皇長子為皇太子,而是看中了皇七子,皇七子生母身份最貴重,在長子之下,便是看重母憑子貴冊封七皇子也有道理可言。
至於皇貴妃是漢軍旗出身,也沒多少人在意這個了。
將皇帝現在的皇子都拉出來一列,大皇子永璜是滿洲正黃旗包衣旗妃子哲妃所出,三皇子永璋和六皇子永瑢是原民籍現漢軍正白旗包衣妃子純妃所出。
四皇子永珹和十一皇子永瑆是漢軍正黃旗包衣妃子嘉貴妃所出,五皇子永琪是蒙古正黃旗包衣妃子愉嬪所出,七皇子永琮的生母是原漢軍正黃旗包衣現滿洲正黃旗妃子皇貴妃。
八皇子永璇是原漢軍鑲黃旗包衣現滿洲鑲黃旗妃子慧妃所出,九皇子永璐是民籍漢女柏氏所出,甚至尚未封妃,在眾多皇子中,身份算是最低的,只是有幸被皇貴妃撫養,才得了臉面。
十二皇子永璂是廢後所出,既然富察氏已被廢,那十二皇子便自然而然脫離了儲君之位。
這些有能力一爭的皇子阿哥們哪一個跟包衣撇得開關系,有的還不如包衣妃子,既然差不多都是包衣妃子所出,說是憑母族身份或是血脈高低來評判皇子阿哥哪個有資格繼承皇位,那就沒必要了。
這些皇子放在康熙朝,那是連爭奪皇位的資格都沒有的。
但在今朝,也算是時也命也了。
既然沒法憑借母族來挑選皇子阿哥為繼承人,便是隻看生母位份高低,也是一條可行的辦法。
七皇子確確實實是皇貴妃所出,皇上想要冊封他為皇太子,旁人說不得半點錯。
雖說也有推薦皇長子的臣子,還有看重龍鳳胎出身的皇八子的臣子,但這些臣子都因為利益站隊,皇帝一聲喝令,便啞了聲音。
此後皇帝冊封皇太子之事已板上釘釘。
下朝後,兄弟們圍著未來的儲君嘖嘖稱奇。
倒也不是沒有在意皇位的,但當時能跟幾個兄弟一起鬧,就決定將這些事拋之腦後了。
如今老七要被皇阿瑪冊封皇太子之位,也算是件喜事,畢竟皇貴妃之子的身份確實能服眾,也不會讓其他兄弟不滿,更不會讓後妃心生不該有的念想。
若是皇太子生母身份不高不低,便是讓其他跟皇太子生母一樣身份的宮妃,起了自己子嗣為何不能當上皇太子的心思,立儲之事若是左右搖擺不定,不能以板上釘釘的事實服眾,便是惹得江山飄搖,禍起蕭牆。
所以,老七是最適合的皇子。
永琮笑道,“你們就別打趣爺了,回去再說吧。”
他看了眼要過來的臣子們,推了把自己兄弟,便隨著兄弟們離開大殿了。
便是剛回到阿哥所,皇上過繼十二皇子永璂給聖祖爺第二十一子多羅慎郡王允禧為嗣孫的訊息便傳開了。
皇子們沉默不語,良久永琮才道:“這樣也好,廢後之事本就沒法讓我們做成兄弟了,以後成了堂兄弟,再見面時,也好成全過往的兄弟情。”
皇子們對他這話沒有異議,廢後一直護著嫡子,他們是沒怎麼跟十二弟說過話的,沒有接觸就無從談起兄弟情,何況廢後害過那麼多人,這其中被折磨到的皇子,沒有因為廢後怨恨上十二弟,就算是心胸寬廣了。
兄弟們面面相覷,還是永琮開口道:“都坐下吧,別跟我生分,不管我是不是皇太子,我從前就沒對你們冷過臉,以後更不會。”
永珹鬆了口氣,“就等你這句話呢。”
由他帶頭,兄弟們紛紛落座,永璋稀奇道:“先前廢後說那事,我還半信半疑呢,結果皇阿瑪果真看重皇額娘。”
永瑆拿了塊點心塞在嘴裡含糊道:“可我怎麼聽說皇阿瑪和皇額娘鬧不和了。”
永珹拍了下他腦袋,這種話也能說出來,就不怕被皇阿瑪知道,永瑆還是年紀小,不知道長輩的事就這樣的,床頭打架床尾和,皇阿瑪能封皇額娘為皇貴妃,那肯定不像外人想的那樣鬧翻臉了啊。
“四哥,你打我做什麼?!”永瑆嚷嚷,他最近老煩了,哪個當哥的都打過他了,當弟弟的就得要受這些磨難嗎?他不服!
永珹看他這傻樣,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他腦袋,也是怕自己那一巴掌將本來就蠢的弟弟拍得更蠢了。
永瑆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以為四哥難得當回好哥哥了,殊不知他的好哥哥視線落在他的好七哥身上,賊兮兮道:“永琮,你說說看是咋樣啊?”
永琮沒好氣瞪他,“還能怎麼樣,我也弄不清楚他們夫妻倆在想什麼。”
虧他還擔心好久,現在皇太子之位落下來,他就更茫然了,如果這不是夫妻倆鬧不和,他還真想不出別的說法了。
永璜作為眾皇子中最早成親並且是唯一一個夫妻感情好的,他的說法惹人注目,“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不和歸不和,這也不影響他們的感情啊,爺跟福晉鬧不和時,爺也不會讓福晉受了委屈。”
所以,皇阿瑪選擇讓七弟成為皇太子,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和福晉的嫡子和跟側福晉生的庶子擺在跟前,他不會腦子進水讓庶子繼承他的爵位,即便側福晉伺候他再得當,也沒有庶子越過他和福晉孩子的道理。
鬧不和,那只是給外人看的說法,至於真實模樣是咋樣的,還不是隻有夫妻倆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