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遺落的筆記本
深秋的雨敲打著圖書館的彩繪玻璃,江硯白站在古籍修複區的梯架上,指尖掠過一排排蒙塵的書脊。忽然,一本褐色牛皮封面的筆記本卡在了兩冊《植物圖鑒》之間,燙金的”生物觀察日記”幾個字在燈光下泛著微光。
當翻開扉頁的瞬間,鋼筆水暈染的日期”2014年9月1日”像一把鑰匙,”咔嗒”一聲開啟了記憶的閘門——
”後排靠窗的座位能看到梧桐樹,樹上有隻灰雀做了窩。它每天清晨五點二十準時叫喚,比鬧鐘還準...”
江硯白的呼吸凝滯了。這是沈棲棠初中時的字跡,那些筆畫末尾不自覺上揚的弧度,和後來在他數學作業本上如出一轍。
筆記本第七頁夾著的畢業照已經泛黃。十五歲的沈棲棠站在最後一排,陽光透過梧桐葉在他臉上投下細碎光斑。而照片最邊緣,隔壁班的隊伍裡,穿著整齊制服的自己正望著主席臺,神色淡漠。
”原來那時候...”修長的手指撫過相片,突然發現照片背面用鉛筆寫著:”今天看到江學長在國旗下講話,白襯衫第二顆紐扣鬆了。”
窗外傳來”咚”的一聲響。一隻灰雀撞在玻璃上,翅膀撲稜著落下片羽毛。江硯白下意識伸手去接,羽毛卻擦過指尖,打著旋兒落在一行小字上:
”灰雀的羽毛根部是藍灰色的,像硯臺裡剛化開的墨。”
隨著翻閱,筆記本裡的時空開始交錯。2015年4月的觀察記錄旁貼著張電影票根,背面是沈棲棠潦草的筆記:”今天在科技館遇到江學長,他站在航天模型前看了好久,原來喜歡星星啊...”
江硯白突然想起,高三那年沈棲棠住院時,曾折了一罐紙星星。當時他說是護士教的,現在想來,每顆星星裡都藏著張紙條。
筆記本中間夾著張對折的試卷,59分的生物卷子被改成了89分。邊角批註裡,年輕的生物老師寫道:”觀察報告寫得很好,破例加分。”而沈棲棠在下面補了句:”其實是為了畫江學長打籃球的速寫,才去觀察鴿子起飛姿態的。”
翻到最後一頁,牛皮紙口袋裡滑出一支羽毛筆。灰藍色的羽管上纏著細線,線頭繫著張泛黃的便簽:
”用偷藏的灰雀羽毛做了支筆,等畢業時送給江學長。他寫字那麼好看,應該配支特別的筆。”
便簽背面是後來補上的字跡,墨水顏色更深:”今天在病房看到他用我送的鋼筆批改作業,手指真好看啊。可惜這支羽毛筆永遠送不出去了。”
窗外暮色漸沉,羽毛筆在燈光下泛著微光。江硯白想起畢業典禮那天,沈棲棠確實紅著臉在走廊徘徊,最終卻只是塞給他一盒水果糖。
合上筆記本時,一張拍立得從封底滑落。照片上的沈棲棠穿著病號服,舉著筆記本對鏡頭笑。玻璃窗的倒影裡,江硯白正伏在陪護床上淺眠,手邊攤著本數學筆記。
照片背面寫著:”偷拍到江學長睡著的樣子。這本筆記就藏在古籍區最上層,等哪天他不經意發現時,會不會想起那個總在籃球場邊寫生的笨蛋呢?”
窗外,最後一片梧桐葉飄落在窗臺。江硯白將羽毛筆別在胸前口袋,筆記本站起身時,一張便簽從書頁間飄落:
”你看,我早就認識你了。在你記住我之前,在梧桐葉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