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工智慧操控,所以阿斯頓馬丁的移速很就被飆到了極致。
沒到一個小時,兩人便抵達了火山島位置。
來到這裡的時候,蘇誠發現這兒已經有了六七輛重卡,這裡地處地下,周圍的洞壁有幾盞探照燈,十幾個小工機器人,正在對周圍的地貌施工。
隧道搭建中心,只負責搭建隧道,不負責建造房屋等建築物。
下了車以後,蘇誠問道:“現在是在火山島下方?”
電二道:“沒錯老闆,不過隧道從離開上海後的五十公裡處,就開始斜向上搭建了,由於距離過長,所以來的時候,您看不出坡度,準確來說,咱們現在的位置是在火山的地下兩百米深處。”
蘇誠微微點頭。
放目四周,小工機器人們正在不知道疲憊的施工,這裡像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天然巖洞,周圍全部是灰色的岩石,雖然在海邊,但岩石並不潮濕。
眼神一閃,蘇誠擔憂道:“照理來說,這兒應該在海平面一下吧,如果某個地方崩塌了,海水會不會湧進來,把隧道一起淹了?”
不過話剛問出,蘇誠想到了什麼,覺得自己石樂志了。
電二則搖頭道:“老闆您放心,這種小難題,我早就解決了,不會的,況且隧道兩端都有科技城的避水材料,一旦開啟,無論多大的水壓,都湧不進去的。”
詢問了一些關鍵事宜後,蘇誠把金屬氫的生産線,利用完美建造給取出來,安放在了這裡。
沒的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建築物,比起鍛模壓機還要大兩三倍。
建造完畢,蘇誠又問電二什麼時候才能産出金屬氫,電二告知他只要小工機器人用地鑽機打通了巖漿層,然後投入導熱器,再透過裝置將熱能轉化為龐大的電能,供給生産線所用,就能開始量産了。
具體時間,還要十來天才能搞出金屬氫,半個月內第一輛超音速列車造好。
索性,時間並不長,反正這會兒也沒什麼重要的事情要電二去做,就算他花三五個月去研究,其實也無妨。
不過,比較坑爹的是,電二又對蘇誠訴苦說機器人不夠,強烈要求他兌換一些機器人給他調配。
按照電二的想法,他說,這個火山口上面是一個面積五六百平方公裡的死島,由於火山活躍的原因,所以沒有動植物。
並且,火山島半徑二十裡的海域,布滿了暗礁,根據此前電一傳來的衛星監控顯示,並沒有任何軍艦或者航母靠近過這裡。
所以電二覺得,把這裡打造成研究所以外的一個地下基地,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當然,考慮到這裡是華夏的海域範圍,若是以後想在這裡發展海上力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不作為核心基地,只做普通基地,用以隱藏各種實驗研究,比起第一研究所,或者是第二研究所,那不知道隱秘了多少倍。
電二的意思,蘇誠心裡明白,他指的是將高階的技術,慢慢地轉移到這種隱秘的基地,比如三維印表機這種東西。
到時候,制備出的上游裝置,再利用超音速列車轉運出去。
雖然這樣做麻煩了點,但是勝在保險。
畢竟,隨著超維科技的發展,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科技産品面試,誰又能知道國家不會突襲檢查研究所?
有了基地的存在,研究所就從核心降成了高階,就算給他們檢查,也無所謂。
反正不管怎樣,有個心眼提防著,總歸比沒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