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供應樊城及周邊的糧倉共有四處,一處在城內,三外在城外,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大量的糧從糧倉運向周邊受災的府縣。
雲珞站在溫門縣的城門樓上,望著運進城中的糧車,問身旁的影一:“你確定之前十王爺和馮相被困在溫門縣了?”
影一道:“溫門縣縣令耿溫言親眼所見,他並不認得十王爺,卻見過馮相,雖馮相是便衣打扮,他卻一眼就認出了,只是馮相還如多年前一般道貌岸然,耿縣令便假作不認得。”
雲珞‘嗤’的一聲,“耿溫言就是當年水災的受害者,那場水災過後,家中十幾口人只剩下他和一個年僅六歲的妹妹。當時兄妹二人逃難到了樊城外,卻因馮相進言之故而得不到救治,最終他那妹妹病餓而死。之後耿溫言勤奮讀書,最終在三年多前中了進士,在溫門縣做了三年縣令。”
“王爺為何會知道的如此清楚?”
雲珞道:“當年本王與樂生幾人剛好路過,還給了他十兩銀子,他才得以安葬了妹妹。這些年每逢年節他都會寫信問候,這次來樊城,我也打聽了下,他是個不錯的好官,只是資歷尚淺,好好教導一番,待我們離開之時,他倒可以輔佐十王爺。”
影一皺了皺眉,“王爺,我們真要回華陽了?”
雲珞側目望著影一,“怎麼?不想回?”
影一道:“不是不想回,只是對十王爺不放心,他那人確是不壞,卻未必是治國之才。”
“誰又天生就會治國?當年本王在樊城所做所為你或許聽說過,那時若有人說本王有朝一日會做攝政王,不知要笑掉多少人的大牙了。”
影一嘟囔道:“那是那些人沒眼光,王爺打小就非常人可比。”
雲珞笑,“你說這話若是被人聽到,可是要拉仇恨的。”
雖然聽了雲珞的話,影一對十王爺接任攝政王不那麼擔心,可眉頭一直都沒松開,雲珞道:“別再皺眉了,本來長得就老成,再皺就成老頭子了。”
影一不由得笑了笑,抬頭就看到耿溫言帶著人朝這邊走來,來到雲珞面前大禮參拜,“王爺大駕來此,下官接駕來遲,還請王爺恕罪。”
雲珞道:“耿縣令事忙,本王便沒讓人通知,怪不得你,快起來吧,帶本王到城裡看看災情。”
聽雲珞說起災情,耿溫文的眉頭就皺起,怎麼也展不開。雲珞道:“你也不必太過自責,天災人禍,並非人力可抗,你做的已經夠好了。”
耿溫言卻掩著面哭了起來,雲珞也不勸,直到他哭夠了,才道:“是下官無能,明知城中許多民宅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卻沒能及時修繕,不然也不至於一場大雪就奪去這許多人的性命。”
雲珞卻道:“此事也非你一人之錯,這些年你也上了不少摺子請求修繕民居,但那些摺子不是被人壓下,就是以各種理由被駁,你也盡力了。倒是本王這一年來沒能顧及這裡,本王也難辭其咎。”
耿溫言擺手,“怪不得王爺,王爺這一年為國為民兢兢業業,奈何國庫空虛,王爺也是有心無力。”
雲珞不再多言,讓耿溫言帶他到災情最嚴重的那幾處去看看。
大雪還未晴時,耿溫言就帶著人在城中四處檢視,遇到倒塌的房屋,第一時間就去救人,雖然還有些人在雪災中遇難,比起周邊幾縣,溫門縣的死亡人口最少。但大雪之中凍壞不少人,此時那些人已經被集中在了縣衙和一些民宅之中,每日都有專門熬的熱湯和熱粥供他們飽腹。
雲珞來時剛好趕上發放熱粥,幾個臨時砌的大灶上坐著大鍋,鍋裡冒著熱騰騰的氣泡,很多人都拿著碗排隊領粥。
雲珞到鍋邊看了看,鍋裡熬的是小米粥,粥裡還加了薑片,在這種天氣裡喝了倒是能讓人身上有些暖意。
雲珞讓人取了碗,也盛了一碗,粥熬得還不錯,在糧食還沒運進溫門縣之前災民能喝上這樣的粥,可見耿溫言也是盡了力了。
知道是攝政王親自來看他們,災民跪倒一片,說了些感激的話,但更多的是希望後來能幫他們重建家園。
雲珞說了些鼓舞激勵的話,離開時眼眶有些溫潤,雖然雪災是天災,可留這樣一個爛攤子給十王爺他也於心不忍,剛好大雪封路,年前也回不去華陽城了,他決定就留到開春後再走,剛好趁這幾個月時間把沒做完的事都做完了,再把十王爺培養成一個合格的輔政之才。
接下來又走了別處幾縣,災情比溫門縣嚴重得多,越看雲珞心裡越堵,這一年他都做了什麼?就樊城周邊的百姓日子都沒能過好,他還談何治理天下?說出來自己都臉紅。
再回到樊城,雲珞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整整一天,劉雙喜和章太妃都急得沒有辦法,生怕他把自己逼壞了。
直到第二天,雲珞從書房裡出來就直接上了早朝,先宣讀了一份罪己書,又讓朝中官員回去也反省,這些年都做了什麼?百姓的日子都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了,為何竟沒人替他們說句話?
還有那些替百姓請命的摺子又都被誰給扣下了,既然要查就一查到底,誰的疏忽,誰的責任都必須明確了。
這一查就查了一個月,最終摺子被扣的矛頭都指向了馮相,每一次這樣的摺子遞來,馮相都以各種理由將摺子壓下,讓龍心大悅,雖然裡面難免有當時皇上的授意,馮相大多時候也是被當了槍使,可話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摺子也是被他親手壓下的,這個罪名就得他背。
不知是不是有人揣摩了攝政王的心思,當殿還提出十二年前那場水災,當年就是因為馮相的鐵血手段,百姓死傷過萬,甚至有些地方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形成了瘟疫,最終因瘟疫被屠被毀的村子就有好幾處。
雲珞聞言震怒,當聽有人說起當年馮相籌集了不少糧款救災時,雲珞冷笑:“籌集糧款一事是馮相做的嗎?當年本王還在樊城,你且打聽打聽,當年可是先皇與十王爺牽的頭,那時本王還籌了一千多兩銀子,只是不知為何最後功勞卻落到馮相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