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結果,還沒等劉雙喜接到白夫人的信,替白文林做這個媒,當晚康王妃就過來了,拉著劉雙喜的手套了半天近乎,請她去沈府走一趟,幫著給嘉文縣主和白文林說和說和。
不管是去哪家,劉雙喜都已經把事兒攬下了,自然也就答應了康王妃。
第二日,劉雙喜早早起床,打算派人去沈府請白夫人過來一趟,人才走出去一半兒,就迎著白夫人,又隨著白夫人回了攝政王府。
白夫人一見劉雙喜就嘆氣,“你說這孩子,打小我和他爹一直教他不求他出人頭地,但為人定要穩重,他倒好,竟做出爬樹翻牆的事兒。”
劉雙喜安慰道:“夫人也別生氣,這事兒也不是什麼壞事兒,我聽人說了,康王脾氣雖暴,人卻是難得的正直,嘉文縣主比文林小一歲,雖是嬌養的,卻不嬌縱。昨晚康王妃就來我這兒了,對文林贊不絕口,依我看嘉文縣主也是看上文林了,這樣的大喜事,夫人還有什麼不願意的嗎?”
白夫人道:“我也不是不願意,只是一想到這孩子鬧出的事兒就生氣。”
劉雙喜笑:“小孩子嘛,當初四喜像文林這麼大時,比文林鬧得還不像話呢。”
想到當初劉四喜一入學就把霍水揍了,又在梅西鎮劉府放的那場火,還有他平日裡做的一些蔫壞的事兒,白夫人忍俊不禁,好歹劉四喜性子是歪了些,這些年也沒都改過來,但總的來說卻也是個好孩子。
這麼一比較,白夫人的心裡舒坦了些,劉雙喜心裡想笑,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原本白夫人來時還愁眉不展的,和劉四喜一比就開顏了,劉四喜當初是多不成器?
劉雙喜把昨日康王妃來時讓她幫著提親一事同白夫人說了,白夫人卻搖頭:“這怎麼成?事情是文林鬧出來的,要提親也是我們家去提,哪有讓縣主一個姑娘家主動來提的?”
劉雙喜聽了心裡暗暗點頭,這件事兒誰先提親便是誰家先看中了對方,就相當於失去了主動權,若是算康王府先提的親,白夫人完全可以在聘禮上壓康王府一頭,而白夫人卻不願如此,而是給康王府絕對的面子,白夫人的人品可見一般。
白夫人從身上拿出一張單子遞給劉雙喜,“這是我昨日擬的聘禮單子,王妃且過過目,雖說我們白家一向清貧,但這兩年託王爺和王妃的福,也攢了些家底,雖和康王府無法比,但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不能虧待了縣主。”
劉雙喜接過單子看了看,這份聘禮的單子沒有太過厚重,卻也中規中矩,對比白夫人早些年的仗義疏財,這份聘禮已是相當豐厚了。
不說康王府看中的不是白家的聘禮,而是白文林的才,這份聘禮也拿得出手。
當然,白夫人除了不想虧待了嘉文縣主,也是不想白文林將來因聘禮和嫁妝而在岳家人面前抬不起頭。
劉雙喜讓白夫人稍坐,將聘禮單子揣好便去了康王府。
此時康王府裡也不安寧,康王和康王妃都望眼欲穿地等著劉雙喜,雖然知道她就是去沈家提親也回不來這麼快,尤其是到現在還沒聽說王妃出門,可他們就是怕事情有變。
雖然女方主動請人上門提親有些沒面子,但康王一早就注意到了白文林,那個年紀不大,卻才貌不俗的孩子,甚至派人打聽過他的家世,對白家甚是滿意。
可還沒等找機會接觸一下,白文林就從樹上掉到康王府了,還好巧不巧地把他唯一的孫女給砸了,康王覺得這就是天賜良緣,生怕白文林跑了,才會讓康王妃去請劉雙喜代為說媒。
結果當下人來報說攝政王王妃求見時,老兩口的心都‘咯噔’一下,生怕白家是不願意這門親事,可人來了還得往裡請,願不願意先進來再說。
劉雙喜從外面進來,執晚輩禮和康王及康王妃見了禮,這才把來意說明:“本來我昨日受康王妃之託打算一早請白夫人過府說說文林和縣主姻緣一事,卻不想白夫人一早就過來了,說什麼也不肯讓康王府提這個親,還說本來這件事就是文林的不對,若是再讓康王府提親,豈不是委屈了縣主?這不,央著我走這一趟,雖說文林這孩子頑劣,卻也是個好孩子,想要求娶嘉文縣主,還請王爺和王妃應允。”
康王和康王妃聞言都笑眯了眼,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再好不過,也說明白家對嘉文縣主的重視,康王道:“好,好,白家不錯,又有攝政王王妃來說和,不如挑個日子就將親事定下來,你讓白夫人和白山長放心,我們康王府將來定不會虧待了文林這孩子。”
劉雙喜笑:“先不急,白夫人為表達對嘉文縣主的重視,昨日連夜就擬了一份聘禮單子,還請王爺和夫人過過目,如有何不滿之處盡請說出來。”
康王和康王妃說實話,真沒把白家的聘禮放在心上,康王打聽來的訊息自然有白夫人這些年如何樂善好施,青山學堂的束脩雖貴,卻也不會剩下多少,他看中的就是這戶人家的品格。
但劉雙喜帶來了聘禮單子,康王和康王妃也不能不看看,從劉雙喜的手裡接過單子看了看,雖然這份單子裡面的東西算不上奢華,卻也挑不出毛病,尤其是以白家的家底,能拿出這樣的聘禮,可見對嘉文縣主的重視了。
雖然不在乎聘禮多少,但康王和康王妃還是覺得臉上有光,好歹沒讓孫女委屈著。
康王和康王妃滿意了,劉雙喜便帶著那份聘禮單子又回了攝政王府,和白夫人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白夫人也很高興,至少康王府也是講道理的。
都說高門嫁女,低門娶婦,白夫人也擔心娶個門弟高的媳婦回來弄得家宅不寧,但從康王和康王妃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他們家的姑娘不會差了。
事情便算是定下來了,雖然有劉雙喜做媒,白夫人還是要回去請三媒六證,擇黃道吉日正式下聘。
雖然白文林和嘉文縣主年紀都小,不急著成親,但為顯重視,白夫人還是想要把事情先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