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杜樂生笑了笑,讓人將呂百草安置在了宮裡,卻是以為真貴人診脈為由。
當杜樂生的身子不好的訊息不徑而走之時,那些還懷著異心之人一個個扼腕痛惜,若是早發現端倪,怕是已然行事,而如今定北王進京,再不甘也只能歇了這個心思。杜樂生養病養得心安理得,把朝政光明正大地交給定北王處理,再吃了呂百草的藥,身子倒是漸漸有了些起色。
有了定北王坐鎮,皇上再也不像之前每日臨朝,只是隔幾日才上朝一次,開始時還有人質疑將朝政都交給定北王處置會不會讓他生出別的心思,可當上朝的時間越來越少,這種質疑變成了擔憂,萬一哪日皇上真不行了,他們此時有多難為定北王,那時恐怕就要被定北王記多少筆,畢竟定北王從來就不是多寬宏大度的人。
二月初,鄭浩大帶著兒子鄭飛就來到了定北王的封地,他們沒有直接到華陽城,而是在封地上到處走走,勘探水利,大概先將河道從哪裡開挖,流經哪裡做個規劃,最終畫了一張圖紙,待土地化凍之後就召及河工開挖,連幾十萬駐軍也輪番上陣,不過一個月瞧著就有模有樣了。
原本是要修引水渠,但考慮到修了水路往來船支也方便,最終還是決定修成一條運河,好在運河不是很長,最終能與之前的運河連通成一條,最多兩年也就能修成了。
雲珞離開後,劉雙喜的心就一直提著,見彩月每日都忙得心花怒放,忍了又忍沒將杜樂生的情況和她提起,可想著雲珞離開這麼久,往後大概也要很久都不會回來,劉雙喜就難免想著。
自打雲珞離開後,章太妃隔上幾日就來磨劉雙喜給她弄些什麼生意做,劉雙喜被她煩著了,給她開了間魚魚軒,除了魚裡面還賣各種爆炒海鮮,開了一個月就賺了一千多兩銀子,章太妃瞧著不錯,可一千多兩銀子還是讓她有些不滿意,拿了銀子第一件事兒就是又找了鋪子再開一間魚魚軒。
劉雙喜知道後也沒多管,只要章太妃不惹事兒,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如今雲珞不在華陽城,章太妃惹事兒她也不好管。
兩間魚魚軒的生意都很好,第三個月章太妃又開了兩間魚魚軒,分別在城的四個方向,忙起生意的章太妃臉上也見了笑容,每天就在四間鋪子打轉,唯一讓她不滿意的就是,魚魚軒是吃海鮮的地方,沒有泡著舒服的池子,也沒有養顏的美食,而且裡面的海鮮很多都是辣炒,吃了幾個月感覺當初在養生坊好不容易養好的面板都被辣的糙了。
春暖花開時,京城樊城迎來多國使節,經過一個多月的會談,東楚最終決定恢複關閉了許多年的通商貿易。
四月,鄭三娘生了個女兒,劉雙喜帶人去道賀,鄭三娘卻閉口不提孩子的爹,只給孩子取名夢生,鄭夢生。
劉雙喜笑著打趣:“聽著可不像姑娘家的名字。”
鄭三娘也笑:“就是要讓她活出個男人樣兒。”
猜到鄭三娘與那人的感情大概是有變,劉雙喜沒有再問下去,好歹有個孩子傍身,其實於鄭三娘也不好說是幸還是不幸,沒有男人就不能活了嗎?
五月天氣越來越熱,劉雙喜也懶得折騰,還在倚香園裡住著,每天都是各處送來的賬目,大部分彩雲都能上手核對,但關鍵的地方還是要劉雙喜決斷。
而恢複貿易之後,澗龍關裡湧進不少鄰國的商販,澗龍關立時就便得熱鬧起來,原本要經過華陽城再往東楚各地運送的貨物很多便直接運到澗龍關。
雖然價格比東楚國內高上幾成,卻還是吸引了大批商人,尤其是之前就被帶回國卻價格高得離譜的白糖、紅糖,以及麥芽糖,別看澗龍關這邊的糖價比東楚高幾成,卻比他們本國幾倍高的價便宜太多,幾乎是隻要一拿出來就被賣光。
不但澗龍關熱鬧了,很多商人拿了貨後並不急著回國,想要逛逛華陽城,只要他們乖乖地不鬧事兒,華陽城也歡迎他們,畢竟逛不是白逛,只要你有銀子,我們就有能把你身上銀子都留下的貨物。
一時間農閑下來的百姓們也找到了發財之道,很多人都跑去海邊向漁民和水軍低價買進海鮮製品,再高價賣給別國商人,轉個手就能賺到比種田多得多的收入。
而自打恢複兩國貿易後,雲珞主動提出將兩國貿易所賺的三成上繳國庫,原本那些因恢複兩國貿易卻沒得到好處的大臣們也不好說恢複貿易只肥了定北王一人。
當真貴人生下皇子,被封為真妃的訊息傳到時,劉雙喜不但沒鬆口氣,反而心揪得更緊了,杜樂生終於有後了,但若他無後,人死後可以從兄弟的子嗣中選個來繼承皇位,那時雲珞也算功成身退。
如今他有後了,孩子還那麼小,他一日不好雲珞就要留在京城,他若是死了,雲珞怕是要被託孤,這樣一來他們夫妻要何時才能團聚?
至於說她帶著孩子去京城找雲珞?事態不明,形勢不定,她又如何能讓孩子們涉險?他們夫妻一路走來聚少離多,甚是坎坷啊!
可杜樂生真的會死嗎?明明還那麼年輕啊。
自打鄰國商人湧入華陽城,除了城裡的治安多加派了兵力,時不時看到一些長得奇怪,身著異服的人,其餘的也沒多少變化,只是劉雙喜變得更忙了。
好不容易忙裡偷閑,劉雙喜決定和彩雲去逛美食街,順便瞧瞧哪裡不足,還有哪裡需要改進,最重要的是找找靈感,多多地從外國人錢包裡掏銀子。
一路逛下來劉雙喜的感覺就是擠,人多攤子多,整個華陽城都變得擁擠了,這樣下去可真不是好事兒。
好不容易由侍衛護著從人群裡擠出來,劉雙喜低聲和彩雲說:“一直人都這麼多嗎?”
彩雲抹了把頭上的汗,“可不是,自從恢複通商後,每天都有大批的外國商人湧進華陽城,看到貨物就搶,就像不要錢似的,倒是弄得華陽城的百姓有時買東西都買不到。還有那些酒樓也是,想好好吃個飯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