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瓊聽得連連點頭。
張曉瓊也知道,有時候人的理想很遠大,但現實是很殘酷的,自己的爸爸媽媽打了好多年的工,到現在依然還是一個農民工,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這也讓張曉瓊對於未來的路很迷茫,她只是希望自己以後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沈煉的父母讓他去做搬運工,是想告訴他創業不易,守業更難,掙錢不容易的道理。沈煉今天和張曉瓊說家裡事,也是間接性地告訴她這個道理,沒有誰的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守業更難”這四個字更是告訴張曉瓊,她以後也要努力,她不可能當全職太太,他和張曉瓊說他家裡事,是想讓張曉瓊當他的賢內助,聰明的張曉瓊,這些沈煉雖然沒有明說,但她已經明白了。
一句“豪奢之心一生,競勝之心減弱,”更讓張曉瓊喜歡眼前的這個男孩。
兩個人的關系悄無聲息得更上一層樓,只需要一點火光,便可以擦出愛情的火花。
沈煉看了看時間說:“天色不晚了,我該休息了,你也知道我明天還要去搬運,早知道你就帶一套衣服來,這臥室裡面還有一張床,你睡裡面吧!你若不放心就將門反鎖。”然後他就在客廳的沙發睡了起來。
因為是夏天,張曉瓊身上有許多汗,也就在沈煉家洗了一個澡,只是沒有換衣服而已。
洗完澡出來的張曉瓊,見躺在沙發上的沈煉早已進入夢鄉,電風扇吹著他的身體,她還是沒有忍住用手摸了摸沈煉的臉頰,她還是沒有忍住多看他幾眼。
張曉瓊承認沈煉幹的搬運工是很苦很累,尤其是在這小康家庭環境下成長的人,像他這樣願意吃苦的男孩已經不多見,像沈煉比別人這種成熟穩重的思想也不多見,在這一刻,張曉瓊相信自己的眼光是對的。
☆、天荒地老和山崩地裂
這一天,張曉瓊和沈煉兩個人手拉手在校園裡走著,兩人剛從圖書館出來,這時已經沒有高中時的青澀,畢竟是大學生了。
沈煉停了下來,從口袋裡掏出一份粉紅色的信,外面還畫了一朵紅色的玫瑰花,然後把信遞給了張曉瓊說:“自己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看,總之不要讓別人看見了。”
張曉瓊看著這一封信,這肯定是一“封情”書了,她真是滿心歡喜,就像有一個人送給她一份“大禮包”,她接過“情書”之後,找了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張曉瓊你知道嗎?其實我是非常喜歡你的,喜歡你的背影,喜歡你的面孔,喜歡你長發飄飄的樣子,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對我的第一個笑容,我現在還記得,因為我想天天在你身邊,這是我埋藏在心裡很久很久的一個小秘密,今天我終於有勇氣將它曝光在你的視線之下,讓你感到我的誠意。
因為我喜歡你,所以我常常幻想著我們的未來,想想我們未來的家將會是什麼樣子,我也曾經偷偷地對自己說過,我為了你,為了未來,為了期望的家會去努力奮鬥,努力掙錢,盡量讓你過上幸福以及別人羨慕的生活,但是我不敢保證未來有多麼美好,出門有豪車,住宿有豪宅,還有私人飛機,遊艇等等,這一些我都不敢保證,相反大學畢業之後,你還要去努力工作,努力賺錢,我也一樣。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也許你會覺得這很正常啊,兩人都應該努力拼搏,努力賺錢,也許你會問:女人嫁個老公不就是嫁一個有經濟基礎的嗎?有錢的嗎?你努力還怕沒豪車豪宅嗎?可是我並不知道你的真實想法,所以我在下面舉了幾個例子作說明,我也不知道你是否喜歡歷史與文學,因為我舉的這幾個例子和歷史文學有關,但是請你一定要看完再做出自己的思考,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我尊重你的想法和選擇的。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裡馬,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千裡馬,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它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並列死在馬廄裡,不能以千裡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裡的馬,一頓飯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的食量多加飼料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裡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素質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裡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裡馬!”唉!難道是真沒有千裡馬嗎?恐怕他們真不識得千裡馬吧!
這就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寫的《馬說》,這是一篇借物寓意的文章。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遭遇,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一個人再有能力,沒有碰到機遇,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沒有伯樂,只有一個人,他也只能去逞“匹夫之勇。”一家企業的成功,也並不是董事長一個人的功勞,下面還有經理,秘書長……
就像那天晚上我和你說的一樣,我老爸快混不下去了,最後開了一家水泥店,其實都是莊雪飛家的人在幫忙,拉了我老爸一把,不然我老爸的水泥店也開不長遠,只能倒閉。所以說我老爸的運氣特好,患難見真情,他患難的時候還有一個“伯樂”幫他。
姜子牙出生的時候,他的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也幹過宰豬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賺點小錢過日子,但是他人窮志不窮,無論宰豬也好,還是做生意,始終勤奮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之道,期望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年過半百的他還是一事無成,一介平民而已。
後來周文王姬昌外出狩獵,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相傳當時的姜子牙已經七十多歲了),認為姜太公就是一個奇才這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典故的出處)。兩人一同乘車而歸,幫助姬昌興周滅商,最終在牧野之戰,以少勝多。
姜子牙遇見周文王姬昌的時候,年齡已經很大了,屬於大器晚成但這也太晚了吧!)姜太公也就抓住了一個決定他一生的歷史機遇。姜太公是興國濟世之才,他的路都走得如此艱難,更何況我沈煉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當年甘羅十二歲十二歲哦)因為功勞被秦始皇拜為丞相,你從年齡上看,你拿甘羅與姜子牙比較一下,甘羅是秦國右丞相甘茂的孫子,而姜太公在剛開始奮鬥的時候只是一介平民,這說明一個人的出身條件很重要。百裡奚也是七十多歲才遇見秦穆公。最終輔助秦穆公稱霸西戎。
從姜太公身上我學習到機遇的重要性,這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所處環境是命,所逢機遇是運。
我再和你舉最後一個例子吧!我說說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統治全國的帝王,他的名字叫做朱由檢崇禎帝),這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再怎麼努力,他也救不了大明,也救不了他自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了,這還要從他爺爺說起。
他的爺爺萬歷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怠政這導致後金在東北崛起,並導致明朝末年朋黨相爭一大堆問題),這是他從小親眼看見的。他的父親泰昌帝雖然挺好的,可惜八月初一登基當皇帝,吃了紅丸,九月初一又死了史稱紅丸案)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他的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只會玩耍,不會做皇帝,信用大太監魏忠賢,閹黨亂政比如魏忠賢殘害東林六君子),搞得朝廷裡烏煙瘴氣,這些他全部都是親眼所見。
可以說他看見的是江河日下的大明,看見他的家族正在迅速敗落。
他哥哥病死以後,因為沒有兒子,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他成功地登上了皇位,年號崇禎,他知道他接手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爛攤子,所以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中興大明王朝,再現大明王朝昔日的光輝,這一年,他才十七歲,和現在讀大學的我們還要小吧!
崇禎繼位不久,洪災,秋蝗,大旱等自然災害頻發他倒黴,一繼位就遇上了小冰河時期),百姓流離失所,家無定居,這無疑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也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這是自然災害,不是人為因素那時沒有人工降雨哦),這崇禎帝接手的本來就是一個爛攤子,又是自然災害頻發,所以說他很倒黴。
崇禎出生的時候,明朝已經是末年,已經不是頂峰時期。就像現在的我一樣,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要想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只能靠自己。
崇禎帝他是很努力,企圖中興大明王朝,可是國家正是多事之秋,外有清軍的進攻,內有農民軍起義,關鍵是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捉襟見肘。他是很勤政,他從來不以任何藉口不上朝,他往往白天工作得很晚,晚上還要批閱大臣們的奏章。他才二三十歲的人就把頭發愁白了,眼睛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這也讓他老婆周皇後很心疼自己的老公。
崇禎帝上任開始,就發出“百官不愛錢”的口號但還是有許多官員貪汙)。在隨後的日子裡,他自己都是以身做則,他當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具不講究,從不開家華宴會,所以說他很勤儉。
他的勤勞也換來一定的成果,為了剿滅農民軍,先後使用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楊嗣昌,孫傳庭等將領,以上這些人都表現了出色的才能。但是崇禎帝也有他的缺點,比如生性多疑,以致於功虧一簣,這讓李自成,張獻忠數次大難不死。
又比如說這個楊嗣昌,他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計劃,增兵十二萬,增加軍餉280萬兩白銀。楊嗣昌指揮所有人馬到位後,這個計劃一啟動,這下農民軍就慘了,李自成被打得帶著18個人逃進了商洛山。張獻忠被打得沒處跑沒處藏,被迫無奈,嚮明政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