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感謝尤儀、一切的浮雲、煙雨追雲、李若塵1988幾位兄弟的打賞,繼續求推薦票,雖然過年不加更,但記賬,每增加四百張,加更一章,推薦票到達600張,欠四更,不會讓兄弟們白投出推薦票!!!
“大隊長,沒文化真可怕。”此時的金曉菲,已經被河東裴氏四個字震驚了。
“我沒文化?我刑偵碩士。”張科瞪著眼睛道。
金曉菲無奈的道:“幸虧你不是學文科的,要不然就丟人了,小家夥,你確定這是河東裴氏?”
“雖然字跡被鏽跡掩蓋著,但是清理一下還是能夠辨認出來的,當然,我是連摸帶猜的,才認出來了四個字,現在還不能完全確認,所以想要好好研究一下。”莫邪認真的道。
“東西你就不要想了,如果真是河東裴氏東西,我們可做不了主。”金曉菲道。
“這河東裴氏到底是什麼東西?或者說是家族?”張科道。
“一個名傳千古的家族,很多國家領導都贊揚過這個家族,還有人給他們家寫賦,你說是什麼家族?”金曉菲道。
只要稍微瞭解的歷史的,就應該知道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
河東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
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
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
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鬱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
封爵者公89人,侯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樞等。
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
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列舉。
這樣一個顯赫的家族,那麼多公侯將相,而且都是一家人,他們自然就有著自己的墓地,這就是裴氏墓群。
現在流傳下來的裴氏墓群大部分是漢、唐、宋三代的,在宰相村東南300米,據清光緒年版《x縣志》載,“鳳凰塬方圓數十裡,為三晉望族裴氏祖塋地”。
墓地分別在東西10米、南北寬8公裡的鳳凰塬上,墓冢高如小丘,共二百餘座。
1986年發現唐吏部侍郎裴皓墓,墓道長39米,四個天井,出土有兵馬彩陶俑二十餘件(殘)、瓷罐2個,墓誌銘2合。
透過這些記載,莫邪就能夠想象到,只要是跟河東裴氏家族有關的大墓,只要被人挖了出來,就絕對非同小可。
這樣的陵墓,如果儲存完好,金銀玉器肯定不少,兵馬彩陶俑、瓷器、銅器也肯定少不了,而現在莫邪看到的也不過是些殘次品。
“現在裴氏墓園之中,還有兩百多坐墳墓沒有挖掘?”張科張大了嘴巴,震驚的問道。
“聞喜那邊的宰相村,就是裴氏的後裔,那是人家的祖墳,難道自己家的祖墳,還能讓那些考古學家去挖?那些考古學家是想去挖,但他們真去了,還不被人打死?”金曉菲翻著白眼道。
河東裴氏可不是別的家族,別的家族已經找不到後代了,那些人以考古的名義挖了就挖了,但是人家裴氏可是有不少後人存在的,這種陵墓誰敢隨便去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