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兄弟請進,不管是不是真金,請劉大師鑒定一下就知道了,我們節目組正好需要一些素材,你這件東西很有可能要上電視。”扛著攝像機的男人,直接讓開了通向車廂的通道。
莫邪走進車廂,看到了幾個人正在排隊,而最裡面,是一個拿著花瓶在研究的老頭,想來就是劉大師了。
“都不要亂,這裡不止是我們,還有其他旅客需要休息,都安靜一下,時間緊迫,我看幾件東西也要休息了。”莫邪帶來的騷動,隨著劉大師開口,慢慢的重新恢複安靜。
莫邪排在了最後,等著前面幾人鑒定。
“這是一對青花,屬於白地青花,上面的是花卉,看器型規正,釉色光亮,瓷質細密,釉面光滑,青花發色淡雅,晚清特證明顯,器形漂亮,花口,這是一對清晚期青花如意小碗。”
莫邪剛剛站好,對面不遠處的劉大師,就再次開口了。
說的是一對青花小碗,就算莫邪不懂行,也看的出來,就是一對平時家裡常用的青花茶碗。
“晚晴?劉大師,不知道這對小碗能值多少錢?”前面是一個中年婦女,她此時正一臉殷切的看著劉大師。
劉大師笑呵呵的道:“古玩,重在一個玩,如果非要說一下價值,那麼晚晴民窯器還是很多的,這樣一對全品相的小碗,最多也就賣個三五百。”
“三五百?”女人很失望的喃喃道。
“下一個。”劉大師很有經驗的打斷了女人可能的糾纏。
女人無奈的讓開位置,第二個是一名年輕人,看樣子也不過二十來歲,他拿的也是一件青花,只不過是一隻青花象耳瓶。
“呵!一隻青花象耳瓶,我看看,瓶盤口,長頸,瘦腹,臺足,頸部兩側各附一象首環耳,形制高大魁偉,胎質潔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澤靚麗濃豔。
自口至足共繪八道紋飾,分別為纏枝菊花、蕉葉、雲鳳、纏枝蓮、海水雲龍、海濤、纏枝牡丹以及雜寶蓮瓣,層次清晰,繁而不亂。
頸部蕉葉紋之間書有紀年銘文:信州路ys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閤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這能證明此瓶原為寺廟供器,但是此瓶共有一對,紋飾及銘文均相同,這應該是現存最為重要的、有確切紀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
說到這裡,劉大師抬起頭看著年輕人。
“哇......”劉大師這一開口,周圍所有人都驚訝了。
“元青花?”
“怎麼可能?”
......
“怎麼只有一隻?那一隻不會在英國倫敦大學亞菲學院斐西瓦樂·大維德中國美術館吧?”聽到周圍驚訝的呼聲,劉大師立即問道。
劉大師這麼一說,所有人都不出聲了,而莫邪直接笑出聲來。
莫邪這麼一笑,所有人都跟著笑了起來,很明顯,這只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屬於國寶級的元青花,而且是最出名的標杆性元青花,但是,它絕對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這是至正十一年製造的元青花,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耳飾算一層),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畫)。
以致後來凡是層次多,繪制內容相彷彿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價值超過十億,很可惜,只在我國展出過一次。”說完劉大師搖了搖頭,不再多說。
年輕人滿臉通紅的退到了一邊,而此時莫邪的興趣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