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燦,你看看這是什麼意思?”於月兒拿著一張類似於宣傳單的東西,搖了搖問道。
“我看看。”張燦接過來。
他們現在在英國的街頭漫步。沒錯,六個人加上六個攝像師,排成一大串,一起漫步。
“這是說詩詞大賽開始了。”張燦介紹說。
“英國也有詩啊!”丫丫很是驚訝的說了一聲。
說完就想到這是在外國,她嚇的四處看了看,生怕捱打。
“這張說的是偵探小說大賽要開始了。”張燦指著路晨看著的那種說。
“這個月全是比賽嗎?”於月兒翻開一本雜志,一眼看上去全是各種比賽。
“和我們也沒有什麼關系啦。”蘇丹講。
“我還是好奇那個詩詞大賽,這句是啥意思,是一首詩嗎?”丫丫問。
“是啊。”張燦解釋著念道,“你說你喜歡雨,
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喜歡陽光,
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
你卻躲在陰涼之地;
你說你喜歡風,
但清風撲面的時候,
你卻關上了窗戶。
我害怕你對我也是如此之愛。”
“好有意境啊。”於月兒嘆了一句。
“是很有意境,”張燦說道,“只不過若是中文,那這詩顯然會更加有意境的。”
“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翻譯成中文就會更美嗎?”於月兒問。
“這話我不敢茍同。”
第一個反對的,竟然是一直非常欣賞張燦的倪鑫。
攝像師趕緊把鏡頭對準了兩人。
“每個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倪鑫說,“莎翁的詩改成中文並不能體現出他原本的美感。”
文化的缺失,讓國人竟然對自己的語言産生了不自信。
張燦很生氣,他說,“各種語言確實有各自的美,但是漢語無疑是最美的。”
“但是剛剛你所翻譯的,並不能比得上原文的美。”倪鑫看起來是莎翁的粉絲,他皺著眉頭說道。
“要美是吧,”張燦也和倪鑫槓上了,“若是我能讓他比原文更美,你該如何?”
“改編的是不可能體會出原文的深意,是不可能比原文更美的。改編只會讓詩詞變的空洞,讓詩詞變的黯淡無光!”倪鑫也說道。
雖然我國古代也出過許多優秀的詩人,但是他們的詩作並沒有多少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