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僅做了這事的康大大理直氣壯,彷彿自己當初商議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
連一幹大臣跟皇子阿哥們也絲毫沒有覺得自家聖上皇阿瑪這事做的不夠體面。
面對顧嫵的疑問,大阿哥還理所當然地問他:“不打白條,我們哪來的現銀給科爾沁的王爺、臺吉們?”
最近費銀子可是多了,皇阿瑪連打仗都快打不起了,哪有閑錢拿出這麼一大筆給科爾沁?
那可是一百萬兩白銀,又不是一兩二兩的,真要給出去,朝廷哪拿的出來?
五弟莫不是腦子被門擠了?
不對,最近他們住的都是帳篷,應該沒有這個硬體才對,那就是騎馬不小心被馬踢了?
“既然這事沒錯,那我們為啥悄悄地跑呢?”難道不是因為心虛。
大阿哥用關愛智障的眼神摸了摸弟弟的光腦袋瓜:
“那是因為科爾沁那幫王爺跟臺吉們都傻啊!居然沒有想到這麼多銀子皇阿瑪壓根沒法帶過來,這時候不跑,難道等著他們反應過來留我們兄弟一個做駙馬嗎?”
皇阿瑪帶了這麼多兒子來,萬一人家使壞留下任意一個當人質就麻爪了,此時不跑更待何時?
顧嫵:“……”
得,合著你們非但不覺得皇阿瑪崩人設,還覺得他騙人的英姿一無既往地高大上對吧!
也是他愚了,看多了康大大一本正經的樣子,就真覺得他偶像包袱重。
也不想想□□這麼些年的作為,要是真這麼要面子,鰲拜、吳三桂……他們也不會輸那麼慘,人家這才是老司機呢!
被兒子腹誹了一路的康大大一進乾清宮,就志得意滿地宣佈:他帶回來地錫伯、卦爾察、達斡爾丁一萬四千四百五十八名兵丁,除了老弱病殘者,一律編為牛錄1,由蒙八旗轉入滿八旗。
而且這些人不是分散開來,而是直接轉入由皇帝直接掌握地上三旗裡去。
說到這裡就要說說大清這滿八旗的一些講究了。
□□哈赤為增兵建八旗,並分兵於各個旗主手裡,而他樹立了八旗準則後,他自身就統領著鑲黃旗。
後來經皇太極之手,順治登基後,也繼承了這一旗,所以清代的皇帝根本都歸於鑲黃旗,在名義上,鑲黃旗也成了八旗之首,其他幾旗依舊自掌。
但這期間出了個特別厲害的多爾袞,他在世期間,除了鑲黃、正黃、正紅三旗沒搞到手外,其他五旗並部分蒙、漢旗基本都控制住了。
而多爾袞死後,他手上的滿五旗就都落到了孝莊的手上。
但當時順治嗝屁,康熙還小,輔政大臣們又步步緊逼,孝莊不得已就只好將除正黃、鑲黃、正白旗此乃多爾袞本旗)外的其他五旗都交了出去。
一直到除了鰲拜,其他的輔政大臣也認了慫,這三旗就正式成了八旗中的上三旗。
所以康熙這次把帶回來的近兩萬兵丁直接編進了上三旗,可謂一石三鳥了。
一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為康熙直屬的三旗,地位遠遠高於其他下五旗,這樣一來,從科爾沁蒙古解放出的席北、卦爾察、打虎兒都作了比較妥善的安置。
不僅可以幫讓他們擺脫了蒙古王爺的奴役,又能充分地顯示康熙的誠意。
二來現在皇子們一個個長起來了,以康熙的打算,是想讓他們掌管下五旗的,畢竟叔伯兄弟再親近,也比不過親兒子不是?
與其放各個王爺們手裡,每年還得好聲好氣地供著他們,當然不如使點手段,把兵權全要過來更舒坦。
這一點你看看大福晉、日後的八福晉、九福晉、十福晉、十三福晉……她們家裡不是旗主,就是左拐右拐也能扯上關系。
可別以為□□的指婚都是亂指的,他如果喜歡哪個兒子,又認為這人雖然沒能力承大位,但管理下五旗還是很有潛力地,就會給他們娶個旗主之女孫女。
這樣既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自家兒子插那個旗去,等熬死岳父祖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他手底下的兵權收回來了。
又能保證自己百年後,新君會因為兵權的緣故忌憚於他們,不要把自己曾經選給繼位者的磨刀石都弄死,鬧成手足相殘的慘劇。
但他又怕兒子能權勢日盛,萬一他們中有人聯合起來蓄謀大位,那自己還真不見得能壓得住。
所以這時候讓自己手裡的上三旗遠遠超過下五旗的戰鬥力,就很有必要了。
然而他想得有點遠,畢竟現在下五旗還原封不動地掌握在人家手裡。
就是進展最快的大阿哥胤禔,也還處在削尖了腦袋往鑲藍旗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