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三個串聯,就變成載重超過二十噸的鉸接式運輸車,還可以做到水平橫移和銳角轉彎。”
影片中,幾個單元像積木一樣精準對接,透過液壓連線裝置和卡扣組合成各種形態。
"我們測試過,"萬院長指著裝置底部的可展開式輔助履帶模組,“就算在完全沒有道路的密林或者溼地這樣的極端環境,只要開啟履帶模組,這玩意照樣可以跑起來。"
這時場邊一位工程師補充道:“它的主處理器是瑞麟晶片,L3級自動駕駛,能透過5G實現多車協同,只要有一臺中續訊號站,它就能把所有連線進入網路的平臺全部協同起來。”
朱老若有所思地摸著下巴:“這麼說來,無論那邊是什麼環境,這玩意都能發揮作用?”
“通通不在話下!”萬院長接過話茬,“兩個單元並聯就是工程平臺,能裝隨車吊和破碎錘;單獨一個展開就是移動指揮站,升起6米高的通訊桅杆,還能起降無人機。”
“只要能湊夠二十輛以上的單元,還能組合成一個規模中等的生存中心,支援上千人的生活沒有任何的難度。”
“數量越多,息壤單元所能組合構建出來的東西就越複雜,如果能有上千個單元,就算是憑空構建一座迷你城市也不是不可能。”
“這最開始是我們東國用在空間站上面的技術,簡化改造後就成了息壤單元。”
“我們計劃在剩下的時間裡面全力生產息壤單元,讓我們的人儘可能多的帶到異界去。”
李雲樞聽得兩眼放光,他圍著息壤單元又是看又是摸的,還進入單元體驗了一把自動操作。
“這東西真的太棒了!”他忍不住讚歎起來。
“有了這東西,我們可以很快就在異界站穩腳步,初期生存率又能提高不少。”
“不過,這個東西不好生產吧?”他有些猶豫的看著萬院長。
“確實如此。”萬院長的笑容頓時收斂了起來。
“目前大部分生產線都沒有辦法直接生產息壤單元,只能製造一部分的零件。”
“我測算過,就算是按最好的結果,到六月十五日也就最多能夠生產出一萬臺左右,然後保持日產一百臺的產量直到最後。”
“因此最多隻能提供給神荼小隊的部分精銳。”
見李雲樞神色一下子黯淡下來,老院長突然神秘一笑。
“不過我們也有一個替代的方法。”
說著萬院長將手裡的平板電腦遞到李雲樞手裡,然後開啟了一份資料。
息壤單元簡化版。
放棄息壤單元主體過於複雜的部分,將其外殼部分單獨生產,可以與當下大多數民用汽車組合起來,形成簡化版的息壤單元。
這些簡化版的息壤單元可以提高民用汽車的堅固程度和越野能力(息壤單元外殼附帶有傳動式輔助履帶,可以透過民用汽車的發動機驅動)。
簡化息壤單元也可以透過拼接達成一些簡單的功能。
萬院長指著螢幕解釋,“雖然功能縮水,但勝在能快速量產,配合我國汽車存量,能夠將普及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程度,讓更多穿越者多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