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江沛把厚厚的一沓紙頁細細的瀏覽一遍後, 再一一和前朝的做了個對比,發現各項稅率明顯下降了。不過商稅的稅種增多一些, 但收稅得方式未發生大的改變。
梁朝後期經過朝廷提高市稅,稅率達到了百分之五, 關稅還要高一些, 粱□□在位時採取的是以商養農的方式, 田賦倒是很少, 基本維持在三十稅一, 戶稅和人丁稅免徵, 農戶的負擔很輕。
從這一點來說粱□□確實是一位心繫百姓的好皇帝, 但是這種極端的一邊倒政策, 沒有根據國情太過理想化。
待第二任皇帝上位, 除了商稅沿用他老子的外,田賦幾乎全盤推翻。除了田賦外,還有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手邊的新擬的商朝國稅徵收標準, 市稅降低到百分之二, 除了同異國互市區的關卡徵收關稅外,商朝疆內百姓過關進城一律減免,並嚴禁地方官員巧立名目胡亂徵收百姓的過路費。
田賦暫時免徵兩年,可對於戶稅和丁稅, 祈恪竟然大手筆的十年免徵,百姓可以在這十年中毫無負擔的繁育後代,發展人口。
江沛擰眉琢磨後, 也覺的這個稅收徵收標準不錯,一旦頒佈下去,無論百姓還是商人心中都是高興的,大贊皇帝聖明,心牽百姓。當然國庫的收入短期是好不了的。
不過這點根本不用擔心,祁家在反梁前,商業已發展的遍佈國內,祈恪把其中大部分産業納入國庫進項,剩餘的作為皇傢俬庫。
目前除了鹽、鐵、各種礦藏歸屬與國庫收入外,還有不少國有企業,除了各種開銷外,賺的銀子可是入戶庫的。
單從這點來看,商朝的國庫儲備資金足以支援朝廷的各種修養生息政策。
前世在現代社會,即使江沛對稅收這一塊不太瞭解,但個人所得稅是有一定的徵收起點標準的,採取的是階梯式稅收。
倘若依照現今的形勢把階梯式稅收加以改進,用在如今商朝的商戶上,益處是很明顯的。
新擬訂的方案雖在稅種上比前朝細化一些,對特定的大宗商品的稅率採取區分對待。可在普通市稅的徵收上,還是採用一刀切的方法。
短期看效果應該不錯,但若往深處想,一是不利於中小商戶的發展壯大,二是對一些超級大商賈太過輕鬆了些,導致貧困差距越來越大。
一些商賈為了走關系打點官員,油水落在蛀蟲的荷包裡,影響國庫的收入。
當然無論什麼時候,商人都會想方設法的專朝廷政策的空子,為偷稅漏稅想出各種方法,當時祁家不是這樣做的嗎。
如今所處位置顛倒了過來,改為他們來坐這個江山,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樣,當政者自然是嚴禁那些違法行為損害國家的利益的。
朝廷深知其中的門道,必然對這一方面多有準備。
倘若在戶部再設一個專業的審計司,專門審核商號賬目,自然可以減少這種現象,從皇室人選的出身來講,商朝規避商賈偷稅漏稅的現象應該比哪個朝代都做的好。
階梯式的稅收方式加上專署的審計機構,江沛認為要比一刀切效果好。
不過這種階梯形的稅收方式,一旦提出,必定要觸及某些人的利益,遭到強烈的抵制,但中國歷史上的新法不都是在抵制中産生的嗎。
可惜的是最後朝廷力量強不過團結在一起的大世族階級,推行一段時間不了了之,王朝的衰敗沒能得以扭轉。
江沛猶豫再三還是把這個稅收方案加在了自己摺子的最後面,交給了李明睿。
至於能不能上達天聽,還要看李明睿和戶部尚書的想法。
…………
隨著新皇登基日期的臨近,上元節後暫時沉寂的府城,又再次喧騰起來,尤其是近日城內多了不少穿著華麗模樣怪異、不通本朝語言的異國人。
剛開始城內的百姓還議論紛紛,等碰到的多了,也見怪不怪了。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商販,發現這些人除了長的比商朝人醜些,其它都挺好的,購置東西掏銀子的時候,賊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