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公子明明是我先看上的,你憑什麼跟他定親,你馬上去跟太太說,你嫁給他,要嫁也是我嫁。”沈丹念大言不慚地道。
沈丹迅呆了一下,她真長見識,這麼不要臉的話,沈丹唸到底是怎麼說出口的?沈丹迅沒空與沈丹念糾纏不清,她忙著繡嫁妝呢,淡淡地道:“婚嫁一事,由父母作主,五妹妹本事大,敢不聽父母之言,我可不敢,五妹妹,若能勸動父親改主意,一切都聽五妹妹的。”
沈丹念忽視掉話中的嘲諷,認真地問道:“此話當真?”
“絕無半點虛假。”沈丹迅一點都不擔心沈穆軻會改主意,就算沈丹念能勸動沈穆軻,嫡母也絕不允許此事的發生,姐妹易嫁可不是什麼好名聲。
“你等著,我這就去找父親。”沈丹念急忙轉身往外走。沈丹迅看著她離開的背景,眸色微凜,抬手捂住臉頰,這一巴掌,她總有一天會還給沈丹唸的。
沈穆軻還在衙門未歸,沈丹念沒有能找到沈穆軻;她去婧院打沈丹迅耳光的事,陶氏卻知道了,也知道了姐妹間的對話內容。陶氏懶得出面“教導”沈丹念,把鄒嬤嬤叫了來,“這些天,我忙,沒顧得上問,五姑娘的規矩學了這麼久,學得怎麼樣了?”
鄒嬤嬤在沈家教了這麼久的規矩,陶氏和沈丹念之間的關系如何,她心裡有數,陶氏看起來比其他府的主母要寬厚的多,實際上自有她厲害之處,她對庶女不打不罵,亦好吃好喝的養著,可是她對庶女完全無視,就好像府上沒這個人,如今突然關心沈丹唸的規矩學得如何,鄒嬤嬤可以肯定是沈丹念犯了錯,引起了陶氏的不滿,要用學規矩來磨蹉人。
片刻間,鄒嬤嬤就想好了說辭,“五姑娘不怎麼願意學規矩,這幾日越發的怠惰了,老奴苦口婆心的勸,五姑娘一點都聽不進去,還說她是嬌客,養在家裡就是享福的。”
陶氏冷哼一聲,“嬤嬤未免太心慈手軟了,對付這種不好好學規矩的,得下手好好管教,要不然我請你回來有什麼用?”
“老奴知道了,從今兒起,會嚴厲教導五姑娘規矩。”鄒嬤嬤忙道。
“再教個一年半載,若還是教不好,那就是朽木不可雕,我也不會為難你的,會幫你尋個好去處,讓你安享晚年的。”陶氏笑道。
鄒嬤嬤大喜,跪下磕頭道:“謝太太。”
從這天起,沈丹念再無閑暇時間,從早上卯時起,到晚上亥時正,她都得學規矩;她稍有反抗,鄒嬤嬤就拿戒尺,打她的手板;弄得她苦不堪言,向董其秀哭訴。
董其秀找鄒嬤嬤說情,鄒嬤嬤一句話,差點沒把董其秀給氣死,“姨娘是小門小戶出身,不知學規矩的重要性,老奴跟姨娘說不清楚,請姨娘讓開,別耽誤姑娘學規矩,姑娘和姨娘不同,將來可是要給人做妻的。”
董其秀還能說什麼,她什麼都沒法說,還不能向沈穆軻告狀,畢竟讓沈丹念規矩,是為了沈丹念好。
四月初七,沈柏密等人進宮參加貢試;貢試在皇宮的保和殿舉行,是由禮部主持的,三百名進士再經過一次考試,合格後,稱之為貢士,取得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的資格。
貢試的目的,一是檢驗考生們是否有真才實學,再就是看進士們的容貌和身材。為官者必須樣子能過關,長得過於醜陋、儀態不端的,有失官威。本次共錄取的貢士一百名,辰時初刻進宮,申時初刻結束。考完之後,還得在宮裡接受一個時辰的禮儀培訓。
辰時正,貢試正式開始,三百名進士埋頭書寫。午時正,上午的考試結束,宮女們送來簡單的午飯,讓這些進士們充饑。吃完午飯,歇息了一刻鐘,繼續下午的考試,下午考得是詩賦。
賦是:《通天臺賦》以“洪臺獨存、浮景在下”為韻。沈柏密思考片刻,在紙上寫道:“行人徘徊、登秦原而遊目……”
詩題是:《花發上林苑詩》,喬智嘉寫道:“東陸和風至,發開上苑花。穠枝藏宿鳥,香蕊拂行車。散白憐晴日,舒紅受晚……”
申時初刻差人將卷紙收走,進士們開始學習禮儀,在學堂,大家都學過禮儀,現在學得跟以前學得,大同小異,主要是面聖時的禮儀是重中之重,得罪上官還能有解,得罪皇上,雖不至於被砍了腦袋,但基本升官無望。即使這一天,大家都累了,但都打起精神認真學。
等他們能出宮時,已經是日薄西山,而且都餓得饑腸轆轆,彼此草草地打了招呼,就各回各家,為殿試做準備了,閉門不出,努力攻讀。
五日後,貢試榜單貼了出來,沈柏密、喬智嘉和顧青山榜上有名,沈柏寓四人毫無意外的落榜。崔成大、沈柏宯和沈柏寓有自知之明,坦然接受;可自認有大才的趙時飛,懊惱的以頭搶地。
只有貢士才能參加殿試,而本朝的殿試名次排列和前朝相同,分為三甲,一甲共有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五十名,第一名叫傳臚,賜進士出身;三甲就餘下的那些人了,全部賜同進士出身。
同進士如夫人,同進士比進士矮上一截,如夫人實際仍是妾室。依照本朝慣例,同進士基本上是不能留在京城,只能下地方熬資歷,若是沒有政績,又沒人脈,說不定幾十年過去了,還只是個七品縣令。
令沈穆軻憤怒的是,沈柏寓超常發揮,考了個一百零一,可是貢士只取前一百名,他還不如不超常呢。永寧侯府到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就為沈柏寓謀一個離錦都近的縣城,讓他去當縣令好了,他是永寧侯府的女婿,就算是同進士,官運照樣亨通。
------題外話------
注:《通天臺賦》借用唐大歷十二年丁巳科狀元所寫。
《花發上林苑詩》借用唐大歷十四年已未科狀元所寫。
請考據的朋友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