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戲班的這些人,原本對於姚掌珠拉二胡的事情,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見這小姑娘要拉,大家也就和善的捧個場,不讓她難堪,下不了臺。
可見姚掌珠在起勢的時候,看她的架勢是有模有樣的,很像一回事的樣子,大家不由收斂起臉上漫不經心的表情,有些期待了起來。
姚掌珠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她仔細地回想了下,在小福養母葬禮上,那種全心投入的狀態,揣摩著之前餘初陽跟她說的,要想拉好一首曲子,得要身臨其境,感受故事裡主角們的悲歡離合,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如此,拉出來的曲子才能夠達到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最高境界。
在此時此刻,姚掌珠把自己幻想成為了祝英臺。
在閨閣當中,不似普通閨秀溫婉柔弱,全聽父母安排,有著自己的主見,性情活潑爽朗,頗有幾分男兒馳騁天下的勇猛氣概。
這個階段,姚掌珠拉出的曲子就較為鏗鏘有力,單從曲音裡就能夠聽出,祝英臺那種不想輸於男兒的倔強和強勢。
初入書院時,曲調又隨之變得明媚歡快了起來。
祝英臺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惺惺相惜。
在三年的同窗期間,互幫互助,互相切磋學問,情愫不知不覺中逐漸暗生,可又不好向梁山伯直言,表明自己紅妝身份,各種難言的憂愁滋味頓時就湧上心頭,使得曲調又有了很大的變化,女兒家的羞澀和不安從弦聲裡傾瀉而出,讓在場漸漸仔細豎耳聆聽的大姑娘、小姑娘們,也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自己的愛戀當中,小臉蛋變得紅撲撲的,眼神清澈明亮,好似自己心愛的情哥哥就在眼前,深情凝望著她們那般,姑娘們家的思緒開始各個都飄遠了起來,暢想著自己跟情哥哥花下幽會的美好情景。
而大夥子、小夥子們,腦海裡也開始浮現出一幀幀自己心愛女神,站在唯美的桃花樹下,沖著他們巧笑倩兮的動人畫面來。
少男少女們,初動情弦的時候,心境朦朦又朧朧,是多麼的美好。
在大家都飄在雲端裡的時候,曲音猛然突變,陣陣哀傷穿入耳膜,聽者有如胸口積壓了塊搬不走的巨石那般,各個覺得憋悶不已。
祝英臺最終跟梁山伯是有緣無分。
家裡已為她定下了一門夫婿,饒是她百般阻撓,百般不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宛如兩座大山那般,把祝英臺死死地壓在了下面。
而梁山伯思嬌情緒漸深,整日裡因祝英臺出嫁之日臨近,因此憂心如焚,徹夜不能入眠,一日日的日漸消瘦,最終身患憂疾,一病不起,先於祝英臺離開這令人歡喜,又令人憂愁的繁華世界。
祝英臺接到梁山伯病逝噩耗,哀痛欲絕,生不如死。
在出嫁之日,身披大紅嫁衣,在梁山伯墳前痛哭不止,而後化身雨蝶,與梁山伯纏纏綿綿在鮮麗花叢之中,生生世世永不分離……
一首畢,姚掌珠小嘴微張,輕輕地舒了口氣,並暗自調整情緒,慢慢地從祝英臺與梁山伯的悲慼無比的愛情故事裡走出來。
但是戲班的聽眾們,卻是久久都沒有從剛才的曲子裡出來。
各個神情悲傷,眼眶泛紅,斷斷續續的抽噎聲音,時不時地在這不怎麼寬敞的房間裡響起,顯得壓抑非常。
有那心思敏感,感情充沛的小姑娘,頓時是淚如雨下,在已經畫好上臺妝的臉上,一道道濕潤的淚痕從眼眶裡啟始,蜿蜿蜒蜒地往下延伸,把臉上的油妝都給哭花了,楚楚可憐的模樣,映襯得她本來就俏麗的容顏,越發的惹人憐愛,猶似雨後嬌豔的玫瑰。
戲班班主是從小走南闖北的,閱歷比在座的所有人,都要來得豐富。
為人即使比較算是醇厚的,可也不會輕易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自己脆弱的那一面來。
可現在……
班主抬手抹了下臉,手心頓時濕潤潤的,指尖還有顆晶瑩的淚珠兒搖搖欲墜,在橙黃的燈光下,並散發著淡淡的光澤。
多少年了,多少年都沒有哭過了。
貌似是在十年前,他媽去世的時候?
他還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哭的機會了。
沒有想到,今天卻被眼前的這個嬌嬌小小的小姑娘給當眾打臉了。
打臉雖疼,但是他卻非常的高興。
他的這個戲班子其實並不怎麼的正規,是由他個人組建起來的草臺班子,戲劇演員、配樂的師傅們都不是從小學這個的,大部分都是半道上跟著他學的,功底算是比較差的,所以也只能夠在鄉下偏僻的地方,給別人唱唱戲,到處走走停停,居無定所地兜攬生意,賺點微薄的生活費。可想要到城裡,謀取生活的話,那真心就比較艱難了,戲劇演員一上臺,下面比較挑剔的觀眾們就知道,這是個半吊子,不是正規出身,功底實在是上不了臺面。
男人嘛,不管在哪個時代,心中都是有顆壯志雄心的,想要在事業上,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