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費了那樣大的力氣都沒摘到,應該早點下來的。”
她的丫鬟驚嚇的全身發抖,牙關打顫,“姑……姑娘……奴……奴婢求你……快上來吧。”
小姑娘也不理她,也沒往前走,而是摘了兩個蓮蓬到手裡,就朝上而來。
她甩了甩被弄濕的袖子,“杏兒,今日府裡客人多,你不說母親也不會知道。”
“要是母親知道了,小心我把你趕出去。”
“快,拉我上來。”
那小丫鬟年紀和那小姑娘相仿,並沒有什麼力氣,拉了兩下都沒將池塘裡的小姑娘拉上來。
“姑娘,奴婢力氣太小了,你等著我去叫人。”
她一轉身就見到姜瑜正走過去,於是朝他求救,
“這位少爺,我家姑娘不小心掉到池塘裡去了,求您幫幫忙,把我們姑娘救下上來。”
姜瑜看著那個正在剝蓮蓬的小姑娘,笑了起來,故意道,
“男女七歲不同席,你們家姑娘應該過了七歲吧,我要將她救上來,到時候你家主人要將她許配給我怎麼辦?”
小丫鬟沒想到找個人幫忙還碰到這樣的為難。
“我家姑娘是大老爺的小女兒,已經說了娃娃親,所以少爺不用怕,我家老爺不會為難你的。”
小丫鬟哭哭啼啼的,一邊抹淚,一邊抽抽噎噎的說著。
最後,是他將小姑娘拉上來,看著她從剛剛落水時的豪邁,忽然變得端莊的小閨秀朝他道謝。
又旁敲側擊的對他說,求他不要將這件事情告訴她的父母。
他有些哭笑不得,只能說一定不會的。
最後,他終於知道了小姑娘是崔大老爺最小的女兒,崔英。
他也知道,原來閨閣女子不一定都是端莊賢淑,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的。
也有如崔英這樣的,古靈精怪的。
事實證明,他確實沒看錯。
此後,他時常跟著老太爺去崔家,也會偶爾看到她。
他慢慢的看她長大,變高,慢慢的下巴變得尖尖的。
也許是移情作用吧,他沒能照顧妹妹,有時候看到崔英,就回想起妹妹該是什麼樣的,成長的歷程也是這樣的嗎?
兩兄妹雖然見的很少,但感情意外的好,妹妹什麼都會和他說,還會告狀,說父親不愛吃青菜,喜愛喝酒等等。
他雖然也從小學武藝,不過祖父並沒有讓他子承父業,做一名武將,而是讓他走了科舉之路。
用祖父的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家裡有武將,再有文官,也是極好的。
這樣也能互相照應著。
其實,更多的是武將的地位其實大不如文官。
他少年成名,後來入了翰林院抄了兩年書,恰逢兩位皇帝之間的交接,他被派去金陵做了府尹。
這是兩位皇帝對他的信任,他知道,這樣的信任,更多的是來自於父親。
他沒覺得不快,他比那些蒙家族庇佑的世家子要強太多。
也不會覺得有人照應有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