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吃好穿好,日子過得去就行了,在這種動蕩不安的年代,她應該始終守著她的那兩個字——“小心”。
保暖的衣服和貼身衣物可以多幾件,以後天冷了,別人最多羨慕,也不會有人扒著衣服問你這是哪來的。結婚用品是必需的,只要不出格,就不會有問題。
而林佳之前看好的腳踏車和縫紉機、手錶,就都不用了,這也不是必須品,她沒必要冒著風險來做這種事。
等以後有了票,再讓明華他們大大方方地去供銷社買回來,到時候誰也說不了。政策只是說不許倒買倒賣,可沒說不能和朋友借票買東西。
晚飯是高明娟做的,她也算是大姑娘了,在家裡也經常做這些事情,比較重的活就由她幾個哥哥做。
蒸了林佳從國營飯店買來的肉包子,又煮了一鍋雜菜湯,這又是一頓好飯了,幾個孩子的肚子都吃圓了。高家算好的,能吃到飽,冬閑時也是一天三頓飯。
有些家庭人多糧少的,到了不上工的時候就一天兩頓,還是七分飽。這也不能算當家人摳門,而是冬天吃多了,到了青黃不接的時節就得餓肚子了,都得怎麼省怎麼來。
冬日裡天黑得早,外面寒風呼嘯,沒事的人都不在外面走。晚飯後林佳不急著讓幾個孩子去睡覺,而是坐在大炕上一起說話。
心不在焉地等到九點鐘,林佳就站起來拿著手電筒走出去,她的計劃該實施起來了。
看到林佳的動作,高明娟忙問道:“娘,你幹啥去?”
三個兒子也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林佳。
“我去外面解手。”林佳隨意回了一聲。
這裡的山矮,但是連綿不絕,天上有一些烏雲,雖然是月中,可月光不怎麼亮,只能看見山脈的輪廓。
現在的農村還沒有通電,自然不會像後世一樣,連農村都有太陽能路燈。要說後世是萬家燈火,那麼現在就是萬籟俱寂。
這樣的環境,要是在詩人筆下,就值得作詩一曲,可惜林佳不是詩人,她只覺得靜得讓她心虛。
十一月的寒風凜冽,即使裹著厚厚的棉襖,林佳也覺得冷,因為她現在沒穿保暖衣。本來早該穿的,可是買來的貼身衣服不洗她穿不下,洗了又怕幾個孩子問,只好凍著多穿兩件衣服。
走到門口,林佳開啟木質的大門,往外面看了一下,又仔細聽了動靜,沒發現有人的蹤跡後,她才把準備好的東西放到離門口幾步遠的地方。接著再把幾個裝著東西的麻袋拖到大門裡邊,關門。
不是林佳多此一舉,而是她不能直接把東西放家裡邊,要不然沒痕跡啊,她怕那樣做會把假話變成靈異事件,到時候事情更麻煩。
要是可以,她連土路上的車轍都想造出來,可惜難度太大,想著幾個孩子也不會去看,只好退而求其次,弄了這個拖拽的痕跡。
看著地上六個滿滿當當的小型麻袋,林佳滿意地點點頭,她籌劃了大半個月,每天在小淘淘上看東西,購物車裡增增減減,就是為了今晚。
過了今晚,以後她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穿保暖衣,用護膚品,不用連洗件內衣都偷偷摸摸了。
小心翼翼地走回正屋,林佳看著講著故事的幾個孩子,低聲道:“你們三個,跟我出去把外面的東西都拿進屋來,小心一點,也別說話,別問我為什麼。”
高大山家雖然離著三十多米,可要是動靜大了,照樣聽的見,節外生枝就不好了。
看到林佳的舉動,幾個孩子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他們一向聽話,林佳說不問就不問,三個兒子就穿上鞋跟著林佳出去了。
高明娟站在屋裡往外面看,卻是不敢出去,她娘說了不讓她出去,她再好奇也只能自己呆在屋裡。
高家院子不小,高明華三個人跟著林佳走到大門口,她手電筒一照,他們就看見了那一大堆麻袋,頓時更疑惑了,也有點莫名的興奮。這夜黑風高的,還有這些神秘的東西,他們娘這肯定是做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別說話,待會兒我會和你們細說。這裡六個麻袋,能拿起來就一人一個,拿不起來就兩人一個。”
袋子不大,東西不是很重,林佳一個人就能從外面拖著進來,就算是未成年,三個男孩子力氣也不小,所以一人兩趟,六個麻袋就全扛著到屋裡去了。至於林佳,有兒子還自己動手幹嘛,又不是嫌著沒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