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什麼樣的人才是正常人呢?”
這個問題,可以非常的滑稽,亦可以非常的哲學。
滑稽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去問這樣的一個問題。
若是有一天,自己身邊的人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的話,那自己的第一個反應肯定就是笑吧?
畢竟,正常人肯定不會突如其來的想問這麼一個問題。
而哲學的理由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這麼一個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上來看,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富有內涵的辯論題。
只不過,這麼一個辯論題,不到高中的話,那也絕對不會有人提出來,當成一門功課。
然而,這樣一個問題,方裡卻是在讀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裡便向老師提了出來。
那一年,方裡只有八歲。
可想而知,當這麼一個問題從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的口中出現時,站在講臺上的小學老師跟周圍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的反應到底有多麼的尷尬與迷惘。
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方裡就已經算不得正常人了。
這樣的一個問題,絕對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八歲的小孩子身上。
可是,不管從什麼方面看,方裡其實都是一個正常人。
同齡的小孩子在玩鬧的時候,方裡同樣在玩鬧。
同齡的小孩子在闖禍的時候,方裡同樣在闖禍。
同齡的小孩子在天真無邪的時候,方裡同樣在天真無邪。
同齡的小孩子在稚氣打屁的時候,方裡同樣在稚氣打屁。
換句話,方裡即不早熟,也不異常,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一個正常的小孩子。
只是,方裡在八歲上小學的第一天裡,卻是不由得問出了那麼一個問題。
因為,懵懵懂懂的方裡,知道了自己與其餘人唯一不同的一個異常。
……
那一年,方裡只有七歲。
七歲以前,方裡一直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孩子而長大。
而那個時候,因為父母一天到晚都需要忙著工作養家的關系,最常陪伴在方裡身邊的人是爺爺。
爺爺很疼愛方裡。
方裡想玩的時候,爺爺會陪方裡玩。
方裡被父母罵的時候,爺爺會出來維護方裡。
方裡磕碰摔傷的時候,爺爺會安慰疼痛難耐的方裡。
方裡對什麼玩具産生興趣的時候,爺爺同樣會將那個玩具買下來,只為了讓方裡開心。
因此,方裡同樣很喜歡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