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遺憾,她哭的越發傷心,越發洶湧,越發無法自拔。
打那之後,她的眼睛就哭瞎了,整個人更活在亦真亦假的世界。整日裡自言自語的說著兩個人的話。她清醒著,她其實清醒著,只是想用一種朦朧的方式假裝他還存在著。
直到第二年,她也去了,去追隨了他的腳步。皇宮裡才終於沒有了那個自言自語瘋瘋癲癲的太後人影。
她走的那天,滿天下起大雨,全城的花都謝了,那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卻忽然悲寂寥了很多,很多。
人們都說,那是他來接她了,他把所有的花都帶走了,要鋪成十裡花團錦簇來迎接她通向黃泉。
新帝為此下令,在京城郊外造一個大花園出來,他要讓這裡時時刻刻花團錦簇,他要讓另一個世界的父皇母後看見,這也是他對他們的思念。
番外五後世篇一)
很多年後,天下格局發生了變化,那個時候純皇帝也已經駕崩,蘇家皇權經歷到了第三代。
這是最複雜的一代,曾經在第一代的時候就已經預見了,如今真就成了真。
因為沒有先人的各種關系,再加上每個重要權利都重新交給下一代掌管。到了下一代就沒有上一代關系這麼緊密,自然出來很多分歧。
就說第一代時留下的商權,那時還是婁家一家獨大,至少佔據了大片商山。後來因為世家閥門對皇權的挑戰讓婁伊璟想到商權可能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她把自己的生意分出去一小半,讓廖三獨自帶著。
這樣以來,天下商權威望最高的,婁氏,下來,就是廖氏和鐵氏。
婁廖原本就是一家,自然分權也跟沒分權一樣。鐵氏跟婁氏是生死之交,所以也是唯婁氏之令是從。
所以那時分權就跟沒分權一樣。但分權的原因也只是想讓其他商人嶄露頭角,不至於擋了他們的天引來怨恨,弄得時局混亂。
這政策在當時是最好的。
可到了第三代就變了,三代之後人心各異,自然就不一樣了。
婁氏的生意,原本就摻雜著謝氏,謝氏佔股原本很小,現在卻越來越大,就快與婁氏平分了。且後來,那塊鳳令被盜,婁氏如今的掌權人婁月喬不得不暗中命人尋找。
江湖上的組織也是越來越多,其中一個叫玲瓏閣的組織,聽說閣主姓廖。江湖傳言,他是廖家趕出門的人,據說令牌可能在他那,但也不知真假。
再說,皇權。
皇權一直跟世家權利糾葛在一起。
要知道,蘇氏江山才堪堪經歷了三代。而且前朝的皇室貴胄也都在,並且已經枝繁葉茂了,只是他們換了一層身份生活在天南地北,經常散播著謠言,弄得時局動蕩。
再加上先帝,蘇踏,曾命人在郊外打造大花園,需得年年歲歲花常開,這原本是一種寄託,被人傳先帝昏庸無能,浪費錢財驕奢淫逸。其實,花本來就是一年四季都有,無須如何經營。
因為又是先帝的意思,到了本朝皇帝自然也執行著,這卻被人說的無一完好。
另外,關於本朝皇帝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先皇後謝令之被人劫持過,消失了四天。那些輿論就開始對此下刀子。
但都無疾而終,因為謝家壓制著,不過謠言說多了,總會有人信,這也不是什麼好徵兆。
再說世家,世家之中謝家最久,自然根基更穩。謝家存在了很多代,而蘇家皇權才建立三代,自然謝家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淩駕於皇權之上,這就很微妙了。
再說兵權。
兵權倒還好,自大元帥聶勝死後,皇帝就沒再提過大將軍,後三代皇帝也沒提。左右大將軍子承父業到現在,已經根深蒂固了。也幸虧,朝中兩個將軍互相制衡倒也不出亂子。
故事就此開始……
店鋪後院內,婁家第三代傳人婁月喬正端坐在後院大樹下看賬本。
底下小夥計急匆匆跑來,“掌櫃的,來訊息了。”
小夥計將信封遞到婁月喬手裡就退下了。
婁月喬,十八歲的年紀,卻已從下跟著祖母,母親耳濡目染的學了一道經商之道,所以才十八歲,卻已經顯示出異常的聰慧和老道。
收到信封先不急著拆開,而是仔細確認了一番,確認沒有被拆過,沒有塗毒,才拆開。
不得不防,江湖上也好,皇宮各地也好,誰不想拿到婁家的拆寶,所以不得不小心一點。
婁月喬拆開信封看了看,這是一個叫玲瓏閣的組織發過來的信。
內容是他們知道令牌在哪,並且已經找到了。但暫且不能給她,必須她親自去取,時間就定在幾日後的七夕節。
婁月喬將信看了又看,臉上譏諷的神情更深了,叫她去她就去,真把她當一般的姑娘了?
婁月喬不去,直接將信封扔了,並且命人偷偷打造一摸一樣的假的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