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舜製作陶器,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瞽叟仍然想殺他,與家人合謀,多次謀害於舜,但舜卻總是如有天佑一般,能夠奇跡還生,即便如此,舜還像以前一樣待奉父母,友愛兄弟,而且更加恭謹。
這樣,試完舜的品行之後,堯便開始讓舜去接觸政務,堯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
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多方考驗,堯見識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於是帝堯便命人準備,將共主之位傳與舜。
而帝堯在位期間,沒有少宣傳西方教,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早在三皇五帝之前,人闡截三教便已經開始在人族傳教,而西方教僅限於西方。
雖然有帝堯的宣傳,但西方教相對於人族來說太過偏遠,不過好在也還是有一些人信奉西方教的,這也讓西方教在東方小小地興盛了一把。
而舜的師父則是截教的金靈聖母,至於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則被安排在了最後一尊人皇之師,舜在即位人族共主之位後,金靈聖母自然也是相伴其旁個,為他排憂解難,並且教導他修行之法。
在截教的支援之下,帝舜便開始放手施為,先,帝舜透過觀測北鬥星,來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執行是否有異常,接著舉行臨時儀式祭告諸聖,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的儀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種玉製符信,選擇良月吉日,召見四嶽和各州州牧,又頒給他們。
舜去東方巡視,到泰山時,用燒柴的儀式祭祀東嶽,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接著,他就召見東方各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準。
修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規定諸侯用五種圭壁、三種綵繒,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典禮完畢以後仍還給諸侯。
舜向諸侯們普遍地陳述治國之道,根據業績明白地進行考察,根據功勞賜給車馬衣服,舜開始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疏浚河川。
規定根據正常的刑罰來執法,用流放的方法寬減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刑罰,官府裡治事用鞭子施刑,學府教育用戒尺懲罰。
因災害而造成過失的,予以赦免;怙惡不悛、堅持為害的要施以刑罰,這時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
這時舜巡視,便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變南蠻的風俗,把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以便改變西戎的風俗,舜的所作所為,天下悅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舜在位後期,洪荒之中發生暴雨水災,而且災禍越來越嚴重,這次倒不是龍族在興風作浪,而是真正的天災,舜對此道卻是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便將治水重任交予人族另一位大賢,鯀。
這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鯀當初都是名滿人族,是爭奪人皇之位的有力人選,可惜後來他們都給摯做了大臣,結果帝堯成為人族共主後,他便被罷黜了。
鯀幼時曾淂神人傳授,習得一身本事,自從接到治水之大任以後兢兢業業,勞心勞力,然而鯀即使再強,區區一人之力又豈可攔得住這無匹的洪災,即使人族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也也扛不住這可怕的天災。
不過,鯀對此事還是義不容辭,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後,鯀便收拾行裝,會同眾人一起前去治水。
鯀採取攔堵之法,利用女媧娘娘造人之後留在人族的息壤,製造堤壩、大山迫使黃河大水歸位,又攔江蓄水,讓百姓農業有了灌溉之源。
雖然短暫地平息了水患,但終究不是長久直接,十年之後,水患再度爆發,而且比之前的還要兇猛,人族一時間,損失慘重,而鯀也因此被帝舜給斬首示眾。
鯀死後,屍體中誕生一嬰兒,為截教大弟子多寶道人所救,多寶將禹交由鯀的妻子撫養,而禹在知曉自己父親之事後,決心為父一雪前恥,平定水患,於是東奔西走,尋找治水良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