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氏一聽,心中大驚,他雖年紀小,但人族之事卻知曉很多,當今人族共主伏羲的師父便是人族聖師的大弟子鎮元道人。
而如今他竟然遇到了鎮元子道人的師弟,而且還要收他為徒,烈山氏又驚又喜,便下拜道:“烈山氏拜見師父。”
“好好好!”孔宣連道三個好,心中亦是欣喜不已。
隨後,烈山氏便和孔宣回到了烈山部落,不過孔宣卻沒去烈山部落,而是在部落旁邊的山中住下,教導烈山氏一些修行之法,時常也為烈山氏講道一番,就這樣,烈山氏慢慢長大成人,
卻說人族自從伏羲教導了漁獵,並定下親屬間不得通婚的規矩以來,人族在與野獸的搏鬥中傷亡越來越小,吃的肉多了,新生的嬰兒體質也大大增強了,成活的也比從前要更多了。
但是這樣一來,又帶來另外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食物,數十年間人數日益增多,光憑漁獵已經不能滿足部族的需要了。
可是,天上能打得了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上能射殺的走獸也是越打越少,所得的食物卻是難以裹腹,怎樣才能解決人們的吃食問題?成了人族面臨的又一個重大考驗。
自烈山氏自拜孔宣為師之後,雖然跟著孔宣修行有成,但是心中卻一直惦記著當日所許之願,如今,烈山氏已經長大成人,便來到孔宣跟前詢問解決之道。
只見孔宣一伸手,手中便出現了一棵五彩九穗谷,烈山氏一見,便說道,“老師,這不是鳥兒經常以之為食的東西嗎?難道這種植物,我人族之人也能以之為食?”
孔宣笑著說道,“自是可,將其種於土壤之中,以水灌溉,待到成熟之時,人族自可食用。”
烈山氏大喜,趕忙拜謝,然後便匆匆忙忙的趕回部落,尋了一塊空地,將九穗谷埋在了土壤裡,烈山氏每日精心照料,按孔宣所言,以水灌養。
後來,此地果然長出一片九穗谷。烈山氏見此,把穀穗於手中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心中大喜。
於是,烈山氏趕忙將自己所得教與族人,眾多族人初時還不太相信,抱著一試的態度,便照烈山氏之言,種植起來,果然得到不少食物,族人大喜過望。
於是,更多的人在烈山氏的帶領下,砍到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産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穀子畢竟也只是解決了人族一部分的問題,想要真正的解決人族食物的煩惱,還是不夠的,烈山氏自然也是知曉此道理。
烈山氏經過一番思考,卻是從穀子這裡得到了啟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為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
此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
烈山氏便是一樣一樣地嘗起來,一樣一樣地試種,為此,神農氏經常誤食有毒之物,若不是孔宣相救,早已身死。
不過,經過烈山氏的多次嘗試,終於還是有了結果,在眾多植物之中,神農氏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所以後人尊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烈山部落得了五穀,配合著魚獵,卻是解決了部落的食物問題。
此後,烈山又發明瞭一眾農具,使得農産增高,又在五穀生長收獲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四季,使得五穀的種植更加直白與容易。
自此之後,烈山也是正式改名為,神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