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方才拆洗的褥子全是舊的,又出去買了兩套新的,與他洗幹淨換上,把整間屋子拾掇清爽了,將前窗微微開了條縫,裡頭空氣也清新。
中間那間依然留作堂屋,那張老舊的八仙桌,四面全雕了麻姑獻壽的圖案,瞧著喜慶,迎兒也捨不得扔,仍然留下來待客用。她尋思著過幾日鋪子裡有人幫忙了,讓她爹再鋪一層青磚,好歹打一張大炕,上頭鋪了軟乎乎的褥子,冬日裡來人坐著也暖和。
最右邊那間就給了狗兒住。
小家夥知曉買房子花了大錢,不肯再讓迎兒破費,只搬了上頭那張破床下來,隨意鋪了迎兒用過的破床單,說是天熱蓋不住被窩,居然連被子也不要一床。迎兒見他出門前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床鋪,心內一軟,也給他買了兩套全新的被褥,厚被薄被各一床。
她自己則選了昨日那小子住過的,就著他的床也寬敞,換上自個兒鋪蓋就行,倒也不講究。原先西大街搬過來的兩張床,就在隔壁兩間空屋裡各放了一張,防著以後有客來了還能用上。
正在屋裡想怎麼拾掇呢,就聽門口她爹喚:“丫頭快來搭把手!”
她跑下去一看,她爹搬了個櫃子進不來,身後還有兩張小桌子……瞧著是全新的,還有股木頭的清香味。
“爹你哪兒來的傢什?”
“俺看你屋裡光禿禿的,大閨女梳洗打扮得有個使的……就……狗兒不是會認字麼,俺給他也買了張。”估計是臨時起意才買的。
迎兒嘴裡說他“亂花錢”,心裡卻也高興,她以前連櫃子都沒一個,那衣裳鞋襪只能好好的疊整齊了放枕頭旁,有時翻身也不敢翻,尤其以前那床太小,有一回還掉下去過。
父女倆搬了東西上樓,迎兒終於能有個像樣的傢什了,尤其是沒了潘金蓮,不怕再被盤剝,香皂和雪花膏也能光明正大的擺到妝臺上來,她看著都歡喜。
這一歡喜,連帶著晚食也吃得豐盛多了,一家子終於吃上唸了許久的餃子……可惜迎兒自個兒不太會包,這不比粽子,線綁緊了就好,還得看手巧不巧,趕的餃皮好不好,一會兒薄了露餡兒,一會兒厚了又包不下多少餡兒。
武大郎也難得不扭捏了,大大方方說道:“是俺不對,迎兒為家裡出了恁多的力還被俺搞砸了,從今往後,家裡的事都由閨女做主!”
迎兒這才放下心來。
隨著經歷的增多,她慢慢體會到“少年夫妻老來伴”的道理,她爹現在才三十出頭的年紀,守著她過日子太委屈他了。況且,過兩年生意做大了,她可能不止在清河,在臨清,說不定濟南府山東省甚至東京城都會去的,屆時她不在家,哪個來看顧她爹?
就這般麵人一樣的脾性,沒個人看著,不知道得跳多少坑呢!再者,他一個男人家,既要看鋪子又要蒸炊餅,洗衣做飯這些細致活計總得由個女人做吧。哪日有個大病小痛的,也得有人端茶送水才行。
故她也沒想要如何掣肘她爹,今後有合適的女子了,再成一段姻緣也無妨。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眼目前最要緊的是這架樓梯,會發光的金樓梯!
昨日晚間她又悄悄問過孟玉良,說這樓梯乃是虎皮樟打的,若能賣出去定是好大筆錢。但商人逐利,這琉球島來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它貴,時間耽擱得越久,知道的人越多,市面上供應得越多,供大於求就只有跌價的份了。
況且,中秋前後雨水多,淋雨淋多了她也怕腐壞蟲蛀,就是金子也耐不住日日泡水裡啊!
所以,得先拆下來,換成錢才踏實。
事不宜遲,翌日,迎兒做主請了翠蓮和姚二叔家的大小子來幫他們看鋪子,讓她爹留在家拆樓梯。
又請了幾個匠人,幫著把舊樓梯拆下來,再裝上新的松木梯,對外則宣稱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敲敲打打又耽擱了四日,方換好。
“嗨,你又折騰個什麼勁,俺家那邊都能聽見你們院裡聲響呢,這樓梯他們家也沒用多久呢,可不浪費了真是……”
迎兒聽著來仙兒的埋怨,只一個人偷著樂,到底值多少錢,還不好說呢。不過也感謝她來找她玩,洗了兩串水晶葡萄端至迴廊上,同她有句沒句的聊著。
那場官司鬧得大,來仙兒自然也聽說了,但潘三姐兒與金蓮終究是姐妹,她娘在上頭管著,她心裡也不是滋味兒,故而只能裝作不知。
“搬來我家後頭也不吱一聲,若不是宗寶哥哥說起來,我都不知道哩!就沖這,也得多吃你幾個葡萄!”來仙兒“哼”了聲,假意作生氣狀,氣哼哼又吃了她幾個葡萄。
“快吃快吃,吃了還有呢!你家不是在呆頭鵝家隔壁麼,楊大奶奶幫了俺好大的忙,俺也不好意思再湊上去,總覺著一去又要求人幫襯似的……”
“怕啥,你是不知道她多喜歡你哩!”
“來來來,吃顆葡萄看看,可酸不酸?咋聽著滿口酸氣……”
兩人說笑了一會兒,迎兒才說起自己明日要去臨清之事:“此去也不耽擱,瞧瞧那頭的攤子,若順利的話,二三日就家來了。你可要與俺同去?反正你在家不也沒事麼?”
來仙兒被邀,先是一喜,後又猶豫道:“我娘這幾日……跑姥姥家可勤快哩!說是要幫著姥姥把西大街你們的房子開成茶館……”似是怕迎兒生氣,她又試探著問:“你……我能講這個麼?”
迎兒心內自然是氣的,但卻更關心她們咋會有這想法,就道:“氣也無用,反正她們又不是主謀,更同你無幹,倒是快同俺說說,她們怎麼就有了這想法。”
來仙兒這才鬆了口氣,道:“我估摸著啊,還是同隔壁那婆子有關。”
“你不知道哩,你們前腳剛搬走,姥姥後腳就搬進去了,說什麼她腿腳不便,南門外不方便上街,其實啊,她哪裡用得著上街了?自個兒院裡養了雞鴨,地裡種了糧食,要吃啥就有啥……不過是為了錢罷了!”
“哼!說到錢,她前年借我家的十兩銀子還沒還呢!我娘也是記吃不記打,她一吆喝又湊上去了,非得再被她哄兩回才能長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