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裡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金暉灑滿烏蘇裡江
金暉灑滿烏蘇裡江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槳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樺林裡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領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
而聽到這裡之後,夏侯長纓一下子卻又做回了椅子,好半天才悠悠的一嘆說道:“李悠揚這小子真的是在像我致敬,但是他做的明顯比我還要好!想當年我寫的那首《等情郎》傳唱度並不高,也沒有多少人真正注意到赫哲族民歌的,但是他這首《烏蘇裡船歌》一出,給赫哲族民歌,給這些流傳在民間的瑰寶又會帶來多大的推動作用,不用想也能知道啊!”
夏侯長纓這完全是有感而發,但是如果李悠揚此刻也在他的身邊,自是知道老爺子在感慨什麼。
因為,在地球上的定義,這首《烏蘇裡船歌》包括序唱、主體部分和尾聲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序唱是根據赫哲族的說唱音樂“伊瑪堪”改編的散板性引子,只用虛詞;
第二部分是歌曲主體部分,也是唱曲中心部分和主要唱詞部分,是根據赫哲族民歌改編的行板,它包括了三段歌詞;
第三部分是用“伊瑪堪”改編的散板性的尾聲,仍只用虛詞,與第一段相呼應。
第一段序唱與第三段尾聲篇幅短小,且只用虛詞,很明顯,整首歌中最重要的是中間的主體部分。
這首歌主體部分依據的赫哲族民歌“嫁令闊”調,在赫哲族中家喻戶曉,流傳十分廣泛。它是一首一曲多用的民間曲調,有多種內容的歌詞。
多首名稱不同的赫哲族民歌都用這首曲調演唱如在1959年第12期《歌曲》上發表的赫哲族民歌《狩獵的哥哥回來了》,以及《想情郎》、《我的家鄉多美好》、《等阿哥》等,都是同一首曲調。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傳統民間曲調。
《烏蘇裡船歌》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東北民歌赫哲族民歌),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原唱為華語樂壇不可多得的老一輩男高音藝術家郭頌!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但是,在這個世界,最先發掘出赫哲族民歌的卻就是夏侯長纓,這個世界並沒有整理成形的《想情郎》、《我的家鄉多美好》、《等阿哥》、《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等歌曲,唯一有的就是夏侯長纓當初的一首《等情郎》,只是在當年並沒有火起來,所以此時一聽李悠揚拿出一首《烏蘇裡船歌》來,夏侯長纓才會如此的更為激動和感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