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
正常人夠我富議論性麼
你叫我做浮誇吧
加幾聲噓聲也不怕
我在場有悶場的話
表演你看嗎夠歇斯底裡嗎
以眼淚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驚訝
我舊時似未存在嗎
加重注碼青筋也現形
話我知現在存在嗎
凝視我別再只看天花
我非你杯茶
也可盡情地喝吧
別遺忘有人在為你聲沙
……………
所以在這首歌唱響之後的良久。所有觀眾才爆發出一陣陣難以預計的歡呼聲和議論聲!
“天啊!這是《浮誇》!《浮誇》!甚至是……”
“啊!老天!甚至是粵語版的浮誇!”
“只是李悠揚的粵語又是怎樣煉成的呢,簡直太神奇了!每一首歌都是那麼神奇!”
而李悠揚在這種巨大的議論聲中卻感到很滿意。真心的滿意!
畢竟《浮誇》這首歌是陳奕迅最終封王之作,更是當初祭奠哥哥張國榮的一首不朽經典!
在地球上,《浮誇》的曲名原來叫《》,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g)2003年4月1日在倫敦聽到好友哥哥張國榮的死訊之後寫下來的。表達他失去好友的悲痛,聽到訊息時的震撼以及對哥哥選擇離開表示不解。後來出碟選中此曲,曾經打算自己填詞,表達對哥哥的思念,這也是陳奕迅唯一一次想親自填詞。但最後他還是沒法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歌詞,最終將這個任務交給了黃偉文。
而黃偉文則把詞裡的故事從悼念哥哥,變成了一個不得志的小人物的嘶喊。
《浮誇》這首歌具備了特別簡單而又容易記得的音樂元素。使用最簡單不過的e,d,c三個和聲。以68拍搖滾節奏推動,再加上一個模仿1928年生産那種in特雷門琴的音色,旋律本身偶爾用上輕微的古典色彩和一個複古的鋼琴和聲。很有70年代英國k那種曲風。
《浮誇》以小人物的心態,刻畫出小人物不被重視,一輩子平凡卻又想不平凡,但卻無處可以讓自己受到理睬,越辛酸,越難過。越鬱郁不得志,便從委屈到怨恨的形象。黃偉文的詞寫一個人的心態。寫那些充滿著陰鬱的場景,處處透著一股邪氣。此曲一出,無數人猜測他究竟想寫誰。事實上,《浮誇》這首歌更多的是一種諷刺。是諷刺這個壓制人的社會。幸運兒並不多,若然未當過,就知他為何。
在g的原曲中,且還保留著一股“正常”的味道,而完全邪式的唱腔,再加上最後那聲駭人的尖叫,則將整首歌徹底送入異世界。而duo演唱會上最後聲嘶力竭的吶喊,再加上那聲“no!”,更超越了cd版本,成為最震撼人心的一次“浮誇”式演繹。
而在這個世界上呢?
李悠揚這一版本甚至完全還原了陳奕迅的那個經典,甚至就連結尾的那個“no”都是原原本本的有模有樣!
陳奕迅的實力在地球上有目共睹,新生代天王的標誌性人物!所以當李悠揚完全還原了陳奕迅的聲音之後,這種沖擊力絕對是難以預計的!(未完待續)
ps:今天領導生日,喝了太多酒,不知怎麼回來的,也不知怎麼碼出來的,感謝各位大大的打賞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