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恆娘本來打算寫的,可惜,掙的那點錢可是真的太少了。恆娘還要耗費功夫,所以也就放棄了。二哥還是不願意走科舉這條路,為了不讓自家變成商戶,他也不得不買了許多的田地。否則一旦劃為商戶,他兒子的前途可就沒了。葉文達上任,身邊是帶著孫子的。葉磊的兒子太小,沒有帶著,不過等大一些,他也打算把孩子送到葉文達那裡,讓親爹給兒子開蒙。
大哥家的孩子讀書天賦還是不錯的,小丫頭也跟在劉氏身邊,相比,將來的造化也不會小,大哥一家現在的田産越來越多,他也確實適合種田。只要大哥二哥對他們現在的日子滿意,那也就沒有什麼好聲討的,好在葉家也不會後繼無人。
晚上整理人情往來的賬簿,檢視禮物,恆娘竟然發現,周家竟然沒有送禮過來,這不像是一個出身世家的周道興會做的事情,就如同在京城的時候,明知道周家對恆孃的意見非常大,但是周氏去堂伯父家裡,恆娘也要準備崔家的這份禮物一樣,這顯然很不和常理。
七十七 心不動
恆娘帶給家人、族人的禮物就不用說了,本地的知縣,崔毅的老師們,同窗好友,給各個送禮人家的回禮,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打聽了對方的情況,才好送禮。比如一些鄉紳大戶,這些人給的禮物重,一般都是幾百畝的田地,甚至是金銀玉器,恆孃的回禮就得加上一下貴重的東西,比如江南的綢緞,京城的首飾。自己繡的插屏擺件,有些人家有讀書的人,就再加上一套文房四寶,若是沒有,就再加上南方運來的燕窩、煙絲、茶葉等等。
周家沒有送禮來,這不僅是對崔家的蔑視,更是對崔毅的蔑視,這讓崔毅非常的惱火。而恆娘也沒有將這件事情對家裡其他人說。鄉紳們送來了功有1000畝的田地,有好有壞。還有許多的佃農需要打理。一般來說,要五成的租子,然後不負責賦稅,這已經是很高的租金了,而其他人家一般沒有要這麼多,但是他們過去要五成,是因為,在收了莊稼之後,農戶是可以再種一些作物的,比如一些晚稻,或者是小麥,蔬菜、土豆、地瓜、甜菜等等,這些是可以當做糧食,甚至是可以到城裡出售的。但是現在田地多了,就不能收這麼多了,為了崔家好,所有的租金都收三成,若是糧食減産,遇到天災,只收兩成甚至是免租。
崔毅分出了200畝田地作為祭天和族學的費用,如果有人種了秀才或者是更高,可以給予支援。但是在中秀才之前,所有人必須下田工作。崔毅回來之後,也開始跟著下田,這讓整個桃花村和附近的村民都有所動。都覺得崔毅說的沒有錯,看看人家,都中了進士榜眼了,回家還是會幹活的。
崔毅對於鄉紳送他的田地有些不敢收,不過,恆娘跟他解釋,這些完全可以收,如果不收,這些鄉紳才會變成他可能的敵人,送這些田地和重禮,不過就是換一個,彼此相安無事的協議,你收了,那麼句說明,雙方過去都沒有過節,以後即使有,也絕對不是故意。但如果真的遇到什麼大事要崔毅幫忙,那麼,這點東西顯然是不夠看的。而且,作為本地出生的崔毅做官,是絕對不會在家鄉的。甚至有親戚關系的人都不會分到一個地方。就比如崔毅不可能和周家在一個地方做官,如果三弟崔珣也中了進士,兩個人如果都去做地方官,那麼,按照本朝的規定,相隔少說要超過600裡。
晚上是家宴,鄒氏穿著富貴,頭戴寶石繡花抹額,赤金福壽華盛。臉上的笑意,怎麼都藏不住。崔大河也很高興,現在他們家也真正算是有體面的人家了。而且自己的兒媳婦是有誥命在身的,村口的牌樓就能為他們家,和整個桃花村的人提供足夠的保護了。
晚上,天都黑了,月光倒是非常的明亮,興奮的崔毅拉著恆娘去看他的進士牌樓。這個時候,恆娘才有點跟著沾光的感覺,想想在崔毅之前,崔家族譜上的第一個人不過是朝廷舉孝廉當上的一個七品知縣。如今崔毅可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將來隨著崔毅的成就可能越來越大,帶給族人、後人的影響會更深。這讓恆娘想起了前世的一位同學,那位同學雖然是女生,可是一直都以家有族譜為榮,她甚至記得族譜的第一個人叫什麼名字。而且,據說,族譜不是什麼人都能建立的,這是血脈的傳承,更是一種信念,一種無形的約束,向上的動力。當時恆娘不以為然,但是想一想,自己大哥和二哥如今就已經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了。更是約束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上進,因為他們的爺爺葉文達是個了不起的人。
而對於自己的兒子們來說,崔毅更是他們在科舉方面無法超越的高山。即使將來崔毅在官場上沒有所成,但是成為榜眼,足夠風光了。不過以崔毅的年齡來說,只是科舉上的成功,他是絕對不會滿足的。
“知道我為什麼帶你來這裡嗎?”崔毅圍著他的牌樓,幸福的說道,
“問鼎?”鼎前問天,這是心懷大志的人,會去想,回去做的事情,這種說法,要追溯到幾千年前,
“哈哈……”崔毅大笑,被恆娘捂住嘴巴,大半夜的偷著來看牌樓,這被人發現很丟臉好麼?崔毅拉下恆孃的手,說道,“你真的很懂我,你知道我想什麼,你知道我的抱負!我的恆娘!”
恆娘被崔毅緊緊的抱在懷裡,心裡想著,這樣的崔毅,怕是一輩子都難得見到幾次吧!夠失態的。
回去之後,崔毅又拉著恆娘喝小酒,讓廚房上點小菜。這一喝,就多了,之後又做了大半夜的運動。第二天,恆娘才開始和家人聊天,而來拜訪的客人還不少,有許多人準備宴席邀請崔毅去喝酒。還有數量不少的人想要從崔毅這裡得到指導和幫助。
不過此時,恆娘則給竇青青寫信,也給外任的父親寫信,她現在需要幾個能幹、忠心的師爺,崔毅肯定是要下放到地方工作的,如果做縣令,他就需要錢谷師爺、刑名師爺,治理地方,首先就是解決民生和刑獄方面的事情。崔毅雖然熟讀律法,但是還有許多不足,就比如,他的經驗不足。還有能幹的仵作、衙役。要知道本朝的衙役是沒有國家工資發的。都是依靠縣府的收入來給小吏、衙役們發銀餉。自己填補,那就會讓崔毅成為朝廷的笑話,所以,發展農業,鼓勵商業和手工業,是必須的手段。而刑獄方面,需要聰慧的大腦和經驗,說道這個,就不得不說恆娘前世的工作了,想當年,她的工作還是很出色的。
不過,讓崔毅知道自己可以一邊看解剖和犯罪現場照片,還能大口吃著外賣,不知道崔毅以後對她還能不能硬起來。估計老三是沒指望了。
說實話,恆娘覺得自己當警察可比當別人的兼祧媳婦更合適,也更滋潤,現在的日子雖然不錯,但也說不上多好。這個時代雖然不像歷史課本上明朝對於女子的剝削和壓迫那麼強,但也絕對是男人的天下。現在恆娘活得算是不錯的了。反正恆娘也想明白了,心不動,則不妄動,心不動,則不痛!不是她不想愛,也不是說她不敢愛,只是在她葉恆孃的生命當中,永遠不會把愛情放在第一位。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恆娘新婚的時候,她的確把崔毅這個小相公放在心上,好好相處,他們那個時候,相處的很愉快,很和諧,他們有了孩子,生活一天天的變好了,崔毅也不是個吃軟飯的人,雖然也接受恆孃的資助,但是他自己也是一個知道柴米貴的人。也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們之間出現了一條不可逾越的高牆,也許是因為出現了周氏,也許是因為恆孃的産業發展已經達到了可以左右許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的時候,這也許讓崔毅這個男人從心裡産生了許多複雜的情緒。而最重要的一方面,恐怕也是恆孃的步步後退,不同周氏一較長短,帶著孩子遠離是非,甚至到京城發展,還給兩個兒子找了兩個非常強大的靠山,這一切都表明了一件事情。我,葉恆娘不是非得要你崔毅不可。
不過,恆娘還是有理智的,世俗的偏見,失去父愛對孩子們的影響,這才是讓恆娘制約她腳步的桎梏。不過恆娘是女人,在她的孩子沒有耗盡她的母愛之前,恆娘是一切以孩子為重的,為此犧牲,換來希望的生活,很劃算,很值得。
這次收到的土地,當然都是歸在崔毅的名下的,這一點家裡人沒有人會有意見。而這段時間,崔毅也打算去看看他名下的這些地,見一見手下的佃戶。要知道崔毅也是貧苦出身,如今更是珍惜羽毛,他不可能不理清自己身邊的雜質,就這麼放手到京城翰林院的。
送來的禮物,恆娘是不缺的,都給崔家留下了,現在是秋氏管著整個崔家,陳氏雖然有心,也有身份,但也只是能當個擺設,她的能力和心機都不行。而鄒氏的年紀也大了,另外也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崔家最後說了算是先是崔大河的大房,然後是崔毅,再之後,估計就是誰出息讓誰管,或者是沒出息的來管。反正也不是皇位,而崔毅也沒有強大到在朝中門生遍佈的程度。
七十八 餘大妞
恆娘正在廚房忙活著給鄒氏做點心,兩個兒子也在廚房門口蹲守,就等著點心出爐呢!小三元對弟弟說道,
“你一會兒別搶太多,多少給小姑姑留一點,不然二奶奶就又得讓二爺爺說。”
妞妞算是小三元他們的姑姑,在這個家裡的位置比較特別,陳錦兒母女兩個深得崔二河的心,盡管陳氏是誥命夫人,有個出息的兒子,也換不來丈夫的青眼,動不動就給陳氏甩臉子。就因為幾塊點心,別人送的,鄒氏給秋氏和陳氏分了,自己留下一份,陳氏心疼孫子,全給了小三元和錘頭,轉眼妞妞就去找陳氏要。陳氏沒有,崔二河就過來對陳氏一頓指責,若不是看崔毅的臉太難看,怕是崔二河還不會罷休。陳氏抱著兒子一頓哭。
崔毅回到恆娘這裡,又和恆娘一頓抱怨。恆娘懶得搭理他,他自己還有兩個媳婦不和諧呢!還有功夫去管別人。不過崔家畢竟不大,小三元和錘頭又那麼聰明,很快就知道了。
等恆娘做好了,分給兩個兒子一份,端著另外一份到了鄒氏的屋裡,卻正好看到了餘長庚夫婦帶著大女兒和雅嫻在那裡。鄒氏一臉的為難。餘長庚也是一臉的嚴肅,餘長庚的妻子趙氏領著大女兒,雅嫻坐在鄒氏的身邊。
看餘長庚夫婦穿著明顯比大女兒好的很多,餘大妞只比崔毅小一歲,出嫁的也早,現在看著,好像三十多歲似的,看雅嫻的眼神,一臉的怨恨,但恆娘就更是,還多了一絲嫉妒。恆娘笑著跟餘長庚夫婦問好,然後就放下點心,坐到鄒氏的對面,中間隔了一個小炕桌,桌子上不僅有恆娘剛做的點心,也有其他的點心,一壺茶。顯然是有事情啊。
恆娘對徒弟說道,“雅嫻,去泡一壺花茶,順便告訴廚房,晚上做點好吃的,我記得表叔最喜歡牛肉,讓廚房的人到冰窖去看看,有沒有,若是沒有,就去縣裡看看。”
餘長庚很是感動,沒想到恆娘還記得他的喜好,笑著說道,“不用那麼麻煩。”
“這有什麼麻煩的。現在香港忙著見外頭的人,早就想找表叔過來吃頓家宴,不過畢竟是自家人,倒是不怕,今天難得表叔也有空,就和表嬸留下了吃飯。幾個妹妹也來。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氣。”
雅嫻畢竟是恆娘教育出來的,很明顯,師傅是不想她聽,這才打發她出去,也就答應著恆孃的話,出去了。
之後,恆娘又問了餘家的一些家事,餘長庚和趙氏也都詳細的答了,說的很詳細,說白了,崔家異軍突起,一開始恆孃的20畝良田讓崔家漸漸發達起來,之後,恆娘在外,每年給崔家的銀子,都是他們想象不到的,只是崔家年年都增加不少田産,每年運出去的好酒,只有在省城才能買到,據說也是非常的金貴,在崔毅中了進士之後,崔家大興土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崔家推到了原來不過蓋了幾年的磚瓦房,在原地蓋起了更大的房子,甚至有專門給女眷住的繡樓,還有池塘,更是建起了那麼大的進士牌樓。而餘長庚家,雖然也得到了一些幫助,雅嫻偶爾還會捎回來銀子,但是,最多也就是富農而已,家裡現在有120畝良田,還有300多兩銀子,大妞出嫁,嫁妝不過十兩,這些年,趙氏也沒有生兒子。
和恆娘說這麼多,就是想要恆娘幫忙。不過很顯然,恆娘沒有打算給條發財路。
還是鄒氏沉不住氣,說道,“他家大妞守寡了,本來相看好了人家,打算改嫁的,可……”
恆娘明白了,餘大妞和崔毅的關系不遠,如果此時崔毅參加科舉考試,那肯定報名都過不了。這是崔家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就算是崔毅現在已經沒有這個顧慮了,但還有崔珣,餘大妞這一改嫁,等於短了許多人的科舉路,這裡面不單單是崔珣,還有打算走科舉路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