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肖讓才說:“小的時候,我爺爺經常出海釣魚。”
看來是有故事。
夏寧不敢再問了。
肖讓卻像是突然開啟了話匣子,一邊認真的上魚餌,一邊招呼她坐下,一一給她講解一些工具和用品的用途和用法。
肖讓替她和自己都裝好了魚餌,調好了線。等待的過程,他們聊天。
“……我十歲以前經常跟爺爺一起出海。你要是見到那個時候的我,肯定認不出來。我曬得特別黑。”
“真的啊?”夏寧有些驚奇。
在陽光充足的甲板上,肖讓的面板白的就像要發光一樣,實在是想不出來他以前曾經被曬成什麼樣。
“嗯,不過我天生恢複的快,假期曬黑了,回家養一個月就又白回來了。”
基因彩票。夏寧可以說是很羨慕了。
隨著肖讓一點點的說他的童年往事,夏寧只覺得越來越詭異。
這本小說的完成度未免也太好了吧。
書中隨便閑筆一句的人物,外表、性格、能力都很出色也就罷了,畢竟是女頻小說嘛,沒有醜的人很正常。
但肖讓連童年的瑣事都這麼清楚明白一件件羅列出來,還有他貌似很複雜又牛逼的家庭背景,看似有著為人知故事的過往。
這麼複雜,有深度的人物,居然在原著小說裡就一筆帶過了,怎麼想都不正常。
夏寧穿過來已經有半年,也接觸過很多或詳寫或略寫的各類人物,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有著或這或那的缺陷。
就拿她的經紀人左展鵬來說吧。
她有丈夫也有兒子,但是在她穿過來的這半年內,一次都沒有見過他們。
左展鵬的兒子多少跟她有些交集,也只是帶她打過幾局遊戲,只見過照片,沒看過真人。
左展鵬的丈夫卻像是被什麼神秘力量阻隔了一般,就算是前來探班,或者是路上偶遇,只要夏寧一出現,就會以各種理由不在場。
這就是小說世界對於一些不必要出現的場景和事物採取的一種被動保護機制。
因為小說裡各個人物的完成度不同,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天差地別。
作者著重描寫,花了筆墨的,比如她自己和宗奕是這本書的男女主角,人物複雜設定完整,事無巨細甚至連小時候尿床到幾歲都有據可查。
如左展鵬,厲楚翹,司旼這類的跟主角有著一定聯系的主要配角,側重點就比較明顯了。和劇情沒有什麼關系的資訊,就會模糊過去。
而像比如她工作室的員工等次要配角,例如陳而希及其經紀人、助理等,除了必要出現在主角所在場合的場面,基本上連碰面都很少。
像上次他們一起去t市錄影以後回來,對方在工作室都是來去匆匆的。
夏寧除了知道他確實走紅了,很忙,給工作室賺了不少錢以外,對他的具體動向都不清楚。
有的時候她甚至懷疑這些人這些事是真實存在的嗎?該不會都是幻覺。
只有不斷上升的資産總值才能讓她相信工作室是真的挺賺錢的。
肖讓剛剛出現的時候,夏寧以為他不過就是一個一面之緣的路人,覺得反正不會有什麼影響,毫不避諱與他交往。
眼看著他的人設越見豐滿,如今竟然有了趕超原男主宗奕的趨勢,她心中驚奇,忍不住猜想:難道是蝴蝶效應?
要知道,原本的夏寧可是沒去t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