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是一個藝校生,他是出來勤工儉學的。
這一首,是一個追逐音樂夢想的人,她從遠方的小鎮而來,只揹著一把廉價的吉它。
這一著,又是一個家裡有著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要上學的姐姐,為了養家而來……
聽覺記憶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它透過一個個音符組成的旋律作為開頭,輕易就從記憶之海裡拉出一連串你以為早就遺忘的沉箱。至於裡面是寶藏或是垃圾,在開啟之前,猶如海上晨起的濃霧遮住了你的眼睛,無法提前透視。
夏寧仔仔細細地把這張專輯聽了一遍,內心感慨萬千。
關於斯密及他的歌,她也記起來了。
那是她十五歲時認識的一個年輕人。
他非常年輕,比她只大一歲,卻已經是當地地下創作歌手裡的老大哥,應該是很早就出來混了。
如許許多多追逐心中夢想的人一般,他用著一個洋氣又好叫的假名,在和他短短相處的那半年時間內,夏寧沒能問出對方的名字。
之後當地的某家唱片公司就請他們去錄了這張唱片,還因為這張唱片在當地搞了一次現場演出,非常火爆。
夏寧本來有幸被選中,卻因為左展鵬的挖掘,臨時退出了。
為了報答,她向唱片公司推薦了那對殘疾人夫婦頂替她退出後出現的空位。
斯密啊……
夏寧露出一點點懷唸的笑容來。
歌曲全部播放完畢,她和左展鵬感慨:“當年誰知道會出這樣的事呢?”
左展鵬也一臉慨然。
她們都知道,斯密確有其人,而且並不如宗奕及其支持者所猜想的那樣,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查無此人的音樂人。
他在音樂創作上確實天賦平平,但不代表就能被宗奕肆意侵權。
是的,夏寧認為宗奕確實是抄襲。
雖然很可能是無意識的。
人們在半夢半醒間,常有靈感爆棚的情況發生。
比如你是否曾在睡夢中想到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想要醒後寫出來,結果真的醒了之後,把故事複述出來,卻發現它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作品。或者它確實精彩絕倫,卻已經有人寫過,而且還很有名。
因為人類的意識是一個很玄妙的世界,它在潛意識狀態下,有時會下意識地把它所見過的資訊透過自己的符號表達出來,讓大腦誤以為是自己的産物。
這並非是自己有意識的,卻也是一種抄襲。
因為抄襲是一種結果犯罪。
特別是在原作確實透過正規途徑公開發表過,那麼在細節連環相同的情況下,後發表者將被判定為預設看過先發表的作品。
這並不是從宗奕聲稱自己沒有聽過,家裡也拿不出那張專輯就可以輕易洗刷的。
斯密的這首歌,遠在宗奕的這首歌之前十年就公開發表過了。
而且因為他和夏寧曾經締結過婚姻關系,這張專輯曾經出現在宗奕所住的房子裡。
這讓人怎麼說清楚呢?
夏寧在剛才聽歌的時候,除了想起來斯密其人的事,也同時想起了她和宗奕曾經一起聽過這張專輯的事。
那是她剛把自己的東西搬進二人一同購置的婚房內,整理東西的時候。
她翻到了這張唱片。
他們二人都是做音樂的,家裡什麼裝置沒有?東西也都妥善保管得猶如簇新的一樣。
夏寧告訴了宗奕這張專輯對自己的意義,於是二人一邊整理東西,一邊聽著專輯裡的歌曲,還間或交談幾句,談起當時發生的一些趣事。
想到這裡,夏寧又一次翻找起東西。
這回她沒讓助理動手,親自去把要的東西翻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