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所以說,農業是骨骼,但是商業是血管,缺一不可,少了一樣,都要喪命。而且,我可能不是很同意容王殿下的一點,他為了避免商人坐大,過於打壓,收重稅,這樣就能夠避免將來江山不穩的情況。”
古嫿猶豫一下,容王一直在幫她和虛靜,也算是一個恩人了。這麼說可能不是很好。
“你不贊同這個觀點?”齊三盯著她問道。
“只能夠說,不能夠完全贊同。容王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雲棲國,也是根據現下的情況才有那樣的觀點。只是,我這一路走來,作為一個異國人,對於雲棲國的現狀,有點看法。雲棲國平安了多年。沒有戰亂,也沒有過於嚴苛的政令,還算是安居樂業。只是,總覺得似乎少了一點什麼。”
“少了什麼?”齊三問道。
古嫿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要找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
“似乎是少了一些活力。都城還看不出來,但是往下面去,那些州縣裡面,似乎有點安貧樂道的意味。”
齊三想起了從前先生教的那些東西。
“安貧樂道,順民,難道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這些東西都是會改變的。貧窮一時可以暫時忍受,但是如果世世代代都是這麼貧窮,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古嫿不知道該如何和齊三解釋活躍經濟這個概念。
畢竟在現代,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商業化才漸漸入了人心。
商業化雖然有的時候是個貶義詞,代表著一心向錢,只朝錢看,人會變得拜金。但是,起碼能夠有一些活水,富裕是人類的最渴望的東西,也是人類的本性。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齊三說道:“既然有富人就會有窮人,窮人是一直存在的。佃農比起地主就是窮人,地主比起貴族也是窮人。”
“沒錯。”
古嫿心裡吐槽,這個三皇子還懂得相對論嘛。
“窮是相對的,但是富裕也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如果家家都是寬裕,不愁吃穿,那麼即使在對比下是窮人,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很高的。”
齊三笑了。
他覺得古嫿終於有點孩子氣了。
天下間哪裡有所有人不愁吃穿的地方?恐怕只有天上有吧。
他以前小時候也這麼想過,先生給他們佈置了一篇文章,要他們寫寫對國泰民安的看法。
那個時候,他因為做生意,在都城有個門面賺了一點錢,正驕傲著呢。於是,提筆就寫,那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吃得起肉食,穿得起綾羅綢緞,不愁吃喝。只要努力幹活,就有能夠避風雨的房子,溫暖的被子。病了能夠看得起大夫,吃得起藥。
這樣也就沒有人會去犯罪了,去偷東西,搶劫。
先生似乎很不滿意那篇文章。
同一天交的,先生最喜歡的就是二哥的文章。他寫的文章,觀點就是貴族就是貴族,平民就是平民,有富人就必須有窮人,讓富人一直安心做富人,窮人安心做窮人,不懷疑自己的出身,那麼國家就能夠穩定。
當時大皇女的文章寫的什麼他已經不記得了,不過估計和他寫的意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