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嫿點頭,指揮人群,讓人在木桶的兩側空出兩條兩尺寬的通道來。
“餓了三天以上的人站在空道上。不要撒謊。那個胖大叔,你這樣子不像是餓了三天的,做人要講良心。退回去。旁邊的人知道誰今日吃過的都可以揭發。”
其實這樣的篩選是有難度的,只能依靠信任。
反正古嫿也只是盡力為為。
瞬間,兩條道都已經佔滿了人。有幾個人被人揭發,群嘲。
古嫿僱傭的人在五個木桶上,分發魚,用荷花葉包住。
這個時代的紙張太貴,大片的葉子都是很多,所以在河邊的時候,她就讓人採摘了很多,洗幹淨之後運過來。
一人一包,每包五六塊。
他們自己吃或者是帶回去給家人,那都是他們的事情。
幸好今日有三網,這才有百來斤魚,要不然還真的一下子就沒了。
拿到魚的人感激零涕,有的道謝,有的甚至磕一個頭,還有的默默無語,作揖之後就匆匆離去。
“家裡有吃奶的小孩,且不夠吃的站出來。帶回去給些母親吃了,才能發奶水,救兩個性命。”
“家裡沒有任何存糧的站出來。”
“十四歲一下的孤兒站出來。”
很快,不過大半個時辰,超乎想象的大工程居然迅速的就完成了。按照古嫿的規矩,拿了魚的不許再叫家人來,自己也不許再來。
所以最後,大家都匆匆離去。
街面上才不擁堵,只是還有一些人沒有散去。
他們很多都是家裡的吃不上飯了,但是也是每日緊巴巴。有的人想佔便宜,被人揪出來,灰溜溜的走了。
剩下的只是在觀望著。
古嫿覺得這壽正節可真的是太折騰人了。如果是放米飯,粥鋪,她覺得可以滿足這下街的大部分的人。可是這魚是有限的。
“既然大家都來了,我也不好讓大家都這麼空著手回去。”
古嫿叫魚獲店的老闆過來。
“店家,給我借百來個碗。”
那店家已經被古嫿這一番善舉弄得有點感動了,他成日做魚獲生意,從來沒有見過在壽正節施捨魚的。幾十年,古嫿真的是第一個。誰家捕魚不去賣錢花用,如今正是魚獲金貴時期。
他本來還擔心古嫿這樣做會影響他魚店這幾日的生意,可是剛剛分發魚的時候,他幫忙包魚,那些衣衫襤褸的人滿臉感激,對著他磕頭作揖。
這讓他也很是觸動。
在這下街討生活的人,都是苦日子裡面打滾出來的。
從前他也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一頓施捨,可能就能救了一命,不僅是肚子,還有希望。
“哎,我哥哥家有,他家是做飯鋪的。”
古嫿讓人把剩下的魚獲,魚雜,蝦蟹全都用那五口鍋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