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七月初一, 慣例是李述去千福寺上香的日子, 這規矩雷打不動。只是這回在寺裡要多待幾日。
畢竟如今清閑。
從前她想在千福寺多待幾日,可奈何府裡門庭若市, 都想來拜訪她,皆因她在父皇與太子處都說得上話。那些人看重了她的權勢地位,套近乎的、送禮的、求辦事的, 全都有。
如今倒好, 她捱了父皇的罵,又被太子棄若敝履,從前喧鬧的門庭頓時就冷落了下來。
這樣也挺好。她從前站在前臺, 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瞧,做不了一點出軌的舉動。如今卻是站回了暗處,可以仔細地盯著別人瞧,反而做事更加自由。
李述一早出城, 中午就到了千福寺。
千福寺修在半山腰,長長的階梯沿著山形一路往上,李述沒有細數過, 估計著能有幾百階。
馬車在山腳停下,下人們抬來滑竿, 沿著階梯一路將李述送了上去。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就到了佛寺門口,李述剛下了滑竿, 就聽旁邊紅螺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
她一路爬上來的,差點沒累癱。臉上汗流如注。
今日天氣實在是悶熱,天上暗沉沉的, 連一絲風都沒有,讓人有點喘不上氣。總像是一場驟雨的前兆。
朱門銅釘,千福寺正門大開,方丈帶著一眾和尚都站在門外迎接李述,排場擺的極大。
李述叫這麼多光頭閃了閃眼睛。
千福寺是李述一人出資供奉,方丈自然要給金主留著最寬敞的別院,縱然公主基本不來這兒住,也是日日叫小沙彌灑掃,幹淨地一塵不染。
紅螺吩咐下人去放置行禮,收拾院落,李述則由方丈領著就往大雄寶殿走。
一路走來,只見到三三兩兩的香客。
千福寺並不是大寺。它比旁的佛寺偏僻的多,上山的路又極難走,因此香火併不鼎盛。
這倒是省了李述的事,免得她讓侍衛封寺清人。
她近來在朝中到底不必從前,還是低調行事的好。
方丈領著李述進了大雄寶殿,迎面就是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金身佛像,金光閃爍,這佛像做旃檀佛像姿勢,手勢做“施無畏印”,意在能滿眾生願,除眾生苦。
李述才不相信。
願要自己去博,苦要自己去熬,佛祖幫得上忙麼。
若不是為亡母,她一輩子都不會來寺廟一趟。她這人非常實際,從來不去想任何虛妄的事情。
李述跪在佛前蒲團上,上了三炷香。
然後方丈領著眾和尚跌坐在蒲團上,眾口一詞,紛紛念起了往生咒。聲音嗡嗡地響成一片,在雄闊的大殿中回響。
這也是每回來上香的慣例,她雖不懂佛經,卻也能這麼聽和尚念一下午的經。直到紅螺過來說該吃晚飯了。
李述便回院子吃了幾口齋飯,只隨意動了兩三下菜就擱下了筷子,心想千福寺的廚子怎麼還沒有被攆出去。
吃罷齋飯,李述沿著迴廊就往佛寺後院走,出了後門,沿著一個曲曲折折的小徑繼續向山上走,不多時就登上了一座平臺,眼前是一個精巧的佛塔。
紅螺沒有跟李述上佛塔去,只是站在平臺下面等著,踮起腳能看見公主的身影便可。
佛塔裡放著長明燈,公主一向習慣獨自進去待一會兒。
一個漢白玉石質做成的燈樓矗立在佛塔正中央,約二十尺高,比兩個成年人加起來還要高大。通體潔白,雕刻著許多佛祖故事,細看都是精巧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