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白姑娘,這張字帖如何?”
淩玥深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來。
“這是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的傳世名帖……《快雪時晴》,王羲之以行書著名,而《快雪時晴》與他的行書風格不同,著重表現在用筆尤為圓潤,提按頓挫的節奏起伏則更為平和。結體以正方形為主,平穩飽滿。圓筆藏鋒,起筆收筆、勾挑撇捺都不露鋒芒,顯得氣定神閑,不徐不疾。它的特色是圓勁古雅,意致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顯示了王羲之內斂沉潛的性子,的確是千古難得的珍品。”
她娓娓地說著,屏風後的貴婦不知何時已經坐直了身子,一動不動地傾聽著她的話語。
等她說完,那貴婦輕聲一笑,說道:“齊閣老也是這樣說的,只不過……只不過我覺得,僅憑著這些,似乎少了些說服力。”
對於她的質疑,淩玥並沒有感到意外,她指著字帖,進一步詳細地說明:“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在於優美的‘體勢’,‘體’是指結字的形狀和姿態,‘勢’是指筆畫産生的律動感。以‘快’字為例,左右相向的兩部份,有著呼應的關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聳,末筆右頓,調和了傾斜的姿勢。‘雪’字也有類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傾斜,末一橫畫收筆有向右下的筆勢,所以也調整了整個字的重心。第一行字,讓人看著就覺得行氣一貫,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呢?如果只看每個字橫向的筆畫,可以發現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條中線上,第二行則有些變化,‘果為’有連筆,其他的字間距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變化。這些變化顯得很自然,也使得這短短的三行具有豐富的美感。”
貴婦不再說話,似乎在屏風後不由自主地點頭。
帶著仰慕般的神態,淩玥低聲說道:“《快雪時晴》之所以能成為傳世的鉅作,是因為它的行筆走勢,包括所有的細節之處都堪稱完美的典範。無論是單獨拿出來一個字,還是縱觀全文,都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妙感覺。這種巔峰之作,除了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家,是絕沒有人能模仿得出這樣的筆力的。”
那貴婦的身子微微前傾,忍不住問道:“這麼說,這張字帖是真跡無疑了?”
聽到她的問話,淩玥的臉上劃過一絲悵然:“字畫是古玩中最難儲存的,即使再精心刻意的保護方法,也沒辦法能把一張紙儲存到一千三百多年啊。”
尤其在古代這種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一張麻紙要儲存上千年還完好無損,簡直是絕無可能的事。
“這……”貴婦顯得很愕然,“你說了這麼半天,難道這張字帖是假的嗎?”
她贊美了這麼久,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難道是假貨嗎?
淩玥嘆了口氣,把戀戀不捨的目光從字帖上移開:“關於《快雪時晴貼》最後的記載,是它隨著唐太宗葬入了昭陵,真跡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了。這張字帖是唐代書法家用雙鈎填廓法臨摹複制的。”
所謂雙鈎填廓法,就是用一張透明的薄紙或是塗了蠟的紙,鋪在原作上描出輪廓再將它描在要複制的紙上,然後按原樣用墨填寫。這樣的複製品幾乎與原跡一樣,保持了原作的神韻。由於這張字帖是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上臨摹複制的,而且年代距王羲之最近,又是唯一的一件,所以這幅《快雪時晴帖》成為瞭解王羲之書法的直接來源。在真跡失傳的情況下,這件複製品能流傳下來已是珍貴無比了。
但是這個結果,顯然讓屏風後的貴婦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