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今天,她的目的地是琉璃廠。
這年頭還沒有潘家園這個贗品滿街的古玩市場,嘉靖年間,琉璃官窯搬到了現在琉璃廠的位置,這裡彙聚了京城大部分的古玩店,漸漸形成了規模,想去淘古玩,琉璃廠自然是首選。
淩玥先把一張一百兩的銀票換成了碎銀子,胸口塞著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這才正式開逛。
從古到今,古玩一直是中國人爭先恐後仿製的首選物品,這玩意成本低,利潤高,破破爛爛的一個東西就能賣到天價,誰不仿誰就是傻子。
現代就不說了,自從淩玥在潘家園摸過一個在糞坑裡泡了好幾年,硬生生做成褐黃沁色的玉石吊墜,惡心得三天都吃不下飯,她就發誓永遠不會再踏入潘家園市場半步。
古代也沒比現代好到哪去,唯一的好處就是古人做舊的手段沒有現代那麼花樣百出,畢竟這年頭沒有什麼化學製品,想要弄出以假亂真的古玩,還真得有精湛的技術加良好的耐心才做得出來,這也就限制了贗品的數量,不至於發生放眼望去,滿大街數萬件古玩就沒一件真貨的慘象。
琉璃廠名頭在外,自然也是魚龍混雜,即使在裝潢得氣派非凡的大店裡,也不能保證件件都是真品。至於路邊攤就更不用說了,一件銅鼎敢開價三百兩,成交價才五兩銀子的事情也時常發生。
這個地方,才是真正考驗眼力的地方。
淩玥個子矮小,混在人群中並不引人注意,她看起來就像是無意中來琉璃廠逛街的小姑娘,任誰也不會把她當成一個大主顧。
淩玥慢慢地走在街上,時不時在某個攤位停下腳步看看,她年紀小又是個女孩子,根本沒人招呼。
淩玥一邊走,一邊暗暗稱奇,難怪琉璃廠在中國古玩歷史上佔據著那麼重要的地位,這裡還真是有不少好東西。只不過這裡的擺設大部分都不是什麼年代久遠的,元末和明初的居多,假的東西更多,有的攤位甚至擺得玲琅滿目一大堆,也沒有一件真品,不過是平常人家買著充門面擺著玩的罷了。
待走到市場的邊緣地帶,淩玥放慢了腳步。
現代那些經常在大道邊擺攤賣古董的情形,在這裡竟然又重現了。
許多衣著破爛打扮得跟農民工一樣的人三三兩兩地坐在路邊,他們的面前通常只鋪了一塊早已看不出顏色的破布,上面擺著幾件還帶著新鮮泥土的古玩,有銅錢,有首飾,有玉器,甚至還有青銅器。
當然,現代那些路邊古玩攤,一百個攤位有兩百個是假的,為什麼說是兩百個呢,因為每個攤位都至少有一個託兒,看到有人想買就裝模作樣地過去要抬價,說這東西如何如何好,忽悠得買家當真以為自己慧眼識珠淘到了寶,趕緊付錢買下。
淩玥放眼望去,只一掃就看出這些人大半都是假農民,瞅他們個個細皮嫩肉的,以為在臉上抹點泥就變成農民了,可是一身的肥膘卻暴露了他們腐敗的生活。
這樣的攤位,淩玥自然腳步都沒停,直接略過。
直到走到隊伍的末尾,淩玥才停下了腳步。
眼前的人大約有五十多歲,或許更年輕一點,可是他滿臉的皺紋和因為常年勞作而躬著的脊背,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他穿著一件摞著補丁的破衣裳,褲腿上全是泥,手中的煙袋鍋子砰砰地敲著路邊的石頭,嗓子裡時不時發出驚人的咳嗽聲,再毫不顧忌地將濃痰嘹亮地吐向遠處。
吸引淩玥注意的並不是這老頭的粗鄙,而是他面前的東西。
或許是因為他趕著驢車進京,而他的驢也跟主人一樣,經常在大家不注意地時候發出一陣愉悅地嗚哇聲,再歡快地將新鮮的排洩物就地傾灑,絲毫不考慮身邊人的感受,因此這一人一驢就被攆到了市場的最外圍,攤上的東西也自然是無人問津。
淩玥蹲下,伸手翻看著攤上的古錢,過了一會兒便失望了,這老頭是貨真價實的農民,古錢也是真東西,可是年代太近了,估計不會超過一百年,又不是什麼珍貴的孤品,不比市面上流通的銅錢珍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