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剛剛有誰進過灶君廟?”封青巖突然想起什麼,就詢問著老人。
老人在守門,應該知道是何人。
這樣,可以省去他不少時間和功夫,畢竟人海茫茫,尋起來並不容易。
“就你們嘍。”
老人坐下說道,“現在哪有人拜灶君了。”
封青巖皺了皺眉頭,難道是老人睡著了,並不知道有人進來過?
這個可能,很大……
“年輕人,你對灶君瞭解不少,但可知道灶君的起源?”突然,老人問著封青巖。
封青巖看了看老人,並沒有多想就說道:“其實,灶神的産生,源於先古之民對火的崇拜,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祇崇拜。”
“咦?”
老人有些驚訝,想不到這個年輕人,還真的知道。
“先古之民,在長期與大自然搏鬥的生活中,學會了使用火,而火成了先古之民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滅之火,便是他們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裡,火神與灶神是一致的……”
封青巖淡淡說道,這是他對灶神的瞭解。
而要奪取灶神之位,自然要對它無比了解,清楚它的一切。
“不錯,的確如此。”
老人點頭說道,臉色顯得有些高興。
“不過,自灶神産生之日起,其職掌便與火或灶火毫無關系,他是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這時,封青巖皺著眉頭,凝視著那神父說道:“所以,如果百姓要祈福禳災,便要對灶神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汙髒之物送入灶內燃燒等等……”
“所以啊,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要昇天報告一年的情況時,百姓還要為灶王爺擺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
封青巖蹙著眉頭,最後說道:“這就是所謂的祭灶。”
“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
而老人越來越有興趣,哈哈地笑起來,說道:“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
這時,老人停下,看著封青巖說道:“這就是你剛剛所講的,‘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
良久後,老人看著封青巖說道:“其實,你忽略了一點。”
“哪一點?”
封青巖有興趣問道。
老人沉默起來,似乎在思索著什麼,最後說道:“其實,祭祀敬神的背後,是以強化家族觀及民族觀為目的,也許這就是民族星火相傳、團結進取、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
封青巖聽到,整個人不由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