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覆漢 > 第十八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

第十八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消防英雄 自殺背後的玄機 穿越火線之生化滅絕 奇幻穿越男主可沒那麼好混 南秦北趙 【代號鳶】被前世鬼丈夫纏上了怎麼辦? 我靠玩梗成為最強 【綜】當我成為人類最古之王的男媽媽 一見鐘情 你爸爸還是你爸爸 因為攝政王他善! 在詭異世界複興華夏神話 她華國人,異世求生當然秒殺全場 快穿:偏執大佬全是我裙下之臣 意外被迫穿越後,我在娛樂圈火了 我選的男主一定行 夢回大清 誤拂弦(雙重生) 透明女配瘋狂加戲(穿書) 錢莊丫鬟來破案

劉備只是微微頷首,侍從便自帶崔琰入內了。

“崔先生,多年不見,足下倒是風采依舊。”劉玄德見到崔敏入內,便起身相迎,而聽言語,其人似乎與對方有舊的樣子。

“左將軍。”崔琰微微俯首行禮,卻也從容。“左將軍也是精神如故……說起來,昔日河北一別居然已經十三四載了,真是讓人唏噓。”

“是啊,”廳中火爐畔,眼見著侍從換了茶水,身著寬袍的劉玄德便兀自坐下,然後隨意一指,顯得格外放鬆。“先生請坐,既然是故人,咱們就不必多禮了。”

崔琰微微頷首,便也隨意坐到廳內,雙方這便算是寒暄完畢了。

不過,崔季珪雖然落座,表面也算從容,但心底還是有一絲不安的,這是因為當年二人河北一面之緣並不那麼愉快。

這是當然的。

想想便知道了,這二人若有交集則必然是黃巾亂後劉備為任平原的那段時日,而當時劉備是一個以武事起家的縣令,崔季珪卻是隔壁清河崔氏後起之秀,而且還是鄭玄得意門生。雙方雖然一個是官一個是民,但所謂社會地位上卻沒有太大差距,反而文武分明,門第差距明顯,似乎又在理念道路上有些明顯分歧,自然不大可能一見如故。

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年也是一個年關,崔琰從青州返回,準備回家過年,路過平原時很自然的與一眾同學住到了公孫犢家中,劉備便帶著簡雍前來拜訪,拜訪的時候雙方自然都是體面人,沒有出什麼簍子……但那個時候的風氣嘛,不免要點評人物,所以劉備一走大家便讓崔琰點評一下這位平原縣令。

崔琰當時的話就有些不客氣了,他認為劉備既然做到千石縣令,堂堂正正的高階朝堂命官,便要講一個上下尊卑。而那個簡雍腿瘸坐不直倒也罷了,畢竟事出有因,可其人居然直接稱呼劉備為玄德,連個‘君’都不喚,未免禮儀上過於放肆。而身邊的人如此姿態,可見劉備,乃至於劉備身後的公孫珣還都是邊郡遊俠作風,著實是國家的禍事。

劉備後來自然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但雙方再後來根本就沒有機會再接觸,此事自然不了了之,卻不料今日居然再見。

而越是擔心什麼越來什麼,雙方坐定以後,劉玄德依舊隨意,卻是直接提起了之前的事情:

“說來冒昧,不過備確實好奇,當日我兄驅除崔君,是因為昔日平原足下以小見大,拿我來貶斥他的事情被翻出來了嗎?”

崔琰沉默片刻,卻乾脆搖頭:“在下原本也以為如此,但這些年漂泊四方,多少心裡明白了點……若說針對之意,以那位的脾氣和性情,必然是有的,但根本上並非如此。”

“怎麼講?”劉備一時好奇。

“實在是因為我這個人跟他的大政太牴觸了。”崔琰懇切言道。“他欲壓制世族,而清河崔氏偏偏是河北頂尖的世族;他欲行科舉,在下偏偏是河北著名的清談名士……再加上他還欲脅迫、拉攏我師為他的大學做門楣,又怎麼能容忍一個降人出身與他二心的鄭門大弟子呢?那位表面上是針對在下,不過是拿在下做個標靶,以成其事罷了。至於區區幾句言語,還是轉著彎的批駁,他又怎麼會在意呢?”

“不錯。”劉玄德也跟著笑了。“當時那種情形,又要敲打河北大族,又要敲打清談名士,又要脅迫鄭門學子,又要威懾袁氏降臣,足下簡直是個合適的過了頭的靶子,不找你又找誰呢?”

崔琰不由苦笑。

“不過,已經這麼多年了,足下有沒有想過迴歸河北?以你族兄崔敏和族弟崔林如今皆得重用來看,讓他們求個情,回北面又如何?我記得一個已經是尚書,一個已經是少卿了吧?”

“不錯……可即便是北面那位欲赦在下,在下也不能容忍自己就這麼回去的。”崔琰愈發苦澀。“讀了半輩子經學,出仕便是中郎將,結果被人說是百無一用……在下總得證明給天下人看看,在下非是無用之人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況曾相識?崔君的心意我倒是格外能懂。”劉備帶笑喟然,卻又隨手在座中取來茶水潤了潤喉嚨。“可是我還有一問……請崔君誠心以對。”

“既同是淪落人,左將軍無不可問。”崔琰趕緊應道。

“足下覺得,科舉好嗎?”劉備出其不意。

崔琰微微一怔,卻也不由黯然。

“看來足下和我一樣,也覺得眼下的科舉其實是比原本的察舉要好一點的,只是為時勢所迫,被那位輕易貼了了反對科舉的標籤,想摘都摘不下來,這才如此不堪。以至於多年來行走四方,只說察覺之用,卻不談科舉之劣了……”

崔琰一聲嘆氣,倒沒有否認。

“其實,我現在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發現那種能給底下人帶來一絲翻身希望的制度,真的是比什麼訪賢求才要高明的多!”劉備見狀也是頗為感慨。“人但凡有希望能往上走,這天下就斷不會像桓靈時那般死氣沉沉了。”

崔琰終於忍不住反駁:“若察舉制能做到公平公正,也是可行的……科舉不過是將人心道德全都抹去,盡用考試而已,亂世之中,道德淪喪,用此一時我倒不覺得有問題,但豈能長久?”

“天下焉有長久之策。”劉備不以為然道。“但救時之策卻是革鼎之時必須之物。”

“左將軍此言何意?”

“無他,以往的時候,我總覺得我那位兄長厲害,但厲害在何處,也只是停在其人能打仗、能得人、能起勢上面,但為何能起勢卻一直懵懂,我在兩淮所行也多隻是依葫蘆畫瓢而已。直到近來才徹底明白過來,原來天下欲行革鼎事,首在經濟,次在制度,經濟和制度處置好了,再去打仗方能無往而不勝。”劉玄德放下陶碗,微微感嘆。“這三樣,都是革鼎之時必須的事務,且須次第而為。但世間人物,譬如我,總是被他能打仗、能打勝仗所耀目,卻沒有懂得前兩者的重要……當然了,曹孟德或許比我懂得多些,但已經死了。而我如今才懂得,卻也晚了。”

崔琰聽到了最後‘晚了’二字,幾乎便要落淚,只是強忍而已。

“崔君。”劉備回過頭來正色言道。“你看,燕公能成覆漢之勢,首在度田、屯田、授田,這是經濟上的革鼎;其次在科舉、官制改革、三長制度;最後才是打仗,對否?”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中師那些事兒 華夏人王 典藏曆史:開局盤點十大明君 大明之五好青年 穿成陰鷙昏君的病弱小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