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眼前,另一邊,公孫珣思索半日,卻是心中暗暗嘆氣,然後忽然開口:
“四件事須做批駁修改!”
閣中所有人一時警醒,而其中王象頭也不抬,直接放下書抽出一張紙來,然後奪來學生手中之筆,便立即開始記錄。
“其一,郭奉孝雖有奇功,雖是軍前急切,雖是好意,但以地方大員之身擅自動用靖安臺武力,到底稍有不妥,此次就不記功了,而且要門下省發出一封正式文書,稍作批評,讓他安心處置漢中民政,不許再過問其餘事端。”
隨著燕公此語,王象運筆如飛,而閣中其餘文書卻不免一滯……一直受到格外恩寵的郭奉孝終於受挫了嗎?
“其二,徐元直不明其事,受任而去,有功無過,兼以之前郭奉孝推周瑜之功於其身,於名於實,皆可實封萬戶侯……再讓元皓問問他,有沒有心思以我特使之名,加兩千石秩,許便宜行事,掛在靖安臺名下,繼續往南中諸郡一行,以安地方?”
這個旨意倒是不溫不火,徐元直如此奇功,若無此番待遇反而奇怪,只是任命之處,未免偏遠困苦。
“其三,劉焉父子……劉焉本人既然到了這種地步,又是老年喪子,幾乎無用,也無須苛責了,而且他兒子也算是有功……也不用三輔,安置到陽城山一帶便可,讓其三子劉瑁轉任左近為官,就近照看。”
這就更無話可說了,只是將劉焉父子的安置地挪了一下而已,最多可以順著安置地猜度一下洛陽復興的計劃。
“最後,沓中既然是屯田,便要見效,哪裡有屯了一季便要轉任的道理?而且孤看他們在沓中屯田效果並不出色……讓五官中郎將他們依舊屯田沓中,再發一名老道的屯田能臣,那個曹孟德……曹孟德在陳郡屯田,彼處有一個出身寒素的中郎將叫什麼來著?”
“稟殿下,有一人姓謝名徵字明弦,出身寒素,祖上五代皆尋常百姓,因為人勤懇敦厚為曹孟德破格所用,降服後降格使用,一直在陳郡繼續領屯田事。”王象幾乎是脫口而出。
“就是他!”公孫珣一時恍然。“官復原職,派過去給五官中郎將為副,然後以我的名義告訴五官中郎將,凡事須有始終,讓他這幾年好生將沓中屯田事做成,別的不用管!”
事關五官中郎將,一眾文書們連想都沒多想,而王象這邊迅速錄好,卻是由呂蒙捧著,起身送到公孫珣身前,等後者大略看完,微微一點頭,這邊便立即有文書協作,兩三人熟練操作,用乾淨石灰石迅速吸乾了墨跡,然後方才有專門的輪值義從軍官捧印上前,加蓋印璽。
這還沒完,隨著文書又被放入了一個加了碎石灰石隔層的小木盒內,呂蒙復又動手小盒綁在了那一摞文書的上方,這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正式的內閣批駁……接下來,自然有司馬懿喚來義從軍官,以五人一組的方式全副武裝護送這些要命的文書往尚書檯那邊過去。
話說,同一批關於蜀地的奏疏,包括劉焉父子的安置、蜀地官員的任命、伐蜀大軍的軍功計算等等等等……甚至還有蜀地分州的初次草案,公孫越建議趙雲轉屯江州的書奏,林林總總,不下幾十件嚴肅文書,公孫珣卻只對四件事情做了駁斥和修正,看起來並無大礙。
然而不知為何,隨著批駁、修正的流程在三省六部相關部門之間轉了一圈,事情在鄴下官場內部傳開後,其中一件事卻意外的引起了一些議論,並在隨後幾日漸漸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之態。
到了九月初,隨著秋收完成,此事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鬧愈烈,最後直接傳入大學、民間。然後與南面漢室袁皇后七月末在江夏產下一名稍微不足月的男嬰一事、遼西地區中秋節前忽然發生了一次小型地震一起,成為了鄴下一片熱烈氣氛中最引人矚目的三道雜音。
而三件事摻雜到一起後,輿論更是徹底發酵起來。
回到一開始,事情的緣由很簡單,那便是郭嘉擅自動用了靖安臺二十名武士去行刺殺劉焉父子之舉。
雖然徐庶硬生生用自己高超的水平,將事情從最低端的刺殺提升為足以載入史冊的刺國之舉,讓人賞心悅目之餘根本無話可說。但是,靖安臺居然擅自豢養死士,還可以用來刺殺,這無疑觸及到了傳統士大夫們的敏感所在。
須知道,靖安臺從設立之初便被軍方外的絕大部分體系所牴觸,只是戰爭年代,軍事為先,軍情的刺探乃是必須之物……大家也都無話可說。
而當初設立靖安臺為四臺之一,靖安臺正使為七相之一,很多人其實也表達過不滿,但唯獨當時公孫珣直接在長安傳令,將三省四臺六部十二寺一閣的整體框架一起繫結設立,利益相連之下,眾人也都沒有反對的餘地。
但如今,隨著天下局勢徹底明朗,很多人不免產生疑問,靖安臺這種機構到底還需不要坐享如此重要的地位?
甚至更有人直言,眼看著天下太平,到底還需不需要靖安臺這種去處?
這可是一個豢養間諜,隨時可以把間諜轉化為殺手去對付內部官吏的機構!
於是乎,當公孫珣對郭嘉略帶懲戒式的處置意見發出後,壓抑了許久的聲音便噴薄而出,到眼前,已經出現了公開的上書……趙苞拒絕了御史臺正使的位置,如今的御史臺正使一直空缺,儼然是為了呂範過完年後折返鄴下時進行人事調整而專門留有餘地的。
但恰恰是因為無人約束和總攬,卻使得御史臺一片雜亂,誰都能說動臺中十二位有品階的御史為自己所用,而御史上書只需要確定事情的起因是切實存在,是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付出任何政治代價的,所以毫無政治風險。
當然了,公孫珣怎麼可能因為這種事情便撤了靖安臺呢?
特務部門這種東西,雖然陰暗,卻是一個完整政體不可或缺的強力部門之一。而且再說了,今日眼見著天下太平便撤了它、壓下它,等到天下不安定的時候再想到抬起它來,恐怕就晚了。
這個部門是有存在必要的,而且一旦存在,就最少需要在最高權力規劃中給它一個位置。
然而,眼見著事情一日日變得不可抑制起來,隱隱已成政潮之勢,公孫珣卻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他本人經歷過太多政潮,心裡非常清楚,這種政潮背後必然是有著巨大的內部利益訴求,是政治不穩定的外在體現形式,他必須要在天下一統之前便徹底解決此事!
於是乎,七月初五日,首相賈詡終於來到內閣,專門面謁公孫珣,並對此事做出彙報:“這件事情依臣來看,麻煩的地方有兩處……首先是文臣天然對此類事不滿,並非心存惡意,須尋到真正要害之人,搞清楚他們的目的。”
公孫珣微微頷首……絕大多數時候,普通人都是被利用的,決不能擅自擴大打擊面,那隻會激化矛盾。
“其次,是此事與主公家鄉的地震,還有江夏那邊漢室有後糾葛在一起,不免讓人疑慮天下一統後的燕漢德承之事……須慎之又慎。”
公孫珣忽然失笑,卻並未多言。
“主公,”賈詡見狀正色相對。“臣的意思是,且不論此事原委、根究,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於,漢燕易鼎之勢隱隱將成,天下人當此時,是格外渴望看到主公你施德示寬的,而非嚴刑峻法!這才是此事最麻煩的一處地方!”
已經負手踱步到窗外,看著遠處漳水落日盛景的公孫珣微微斂容,欲言又止。
—————我是微微斂容的分割線———————
“王象,字羲伯。既為楊俊所知拔於奴隸,後為司馬直舉於太祖幕下,果有才志。建安中,太祖晉燕公,以幕下王象才最高,拜為黃閣主簿,為內閣機密文字,並受詔總收洛陽東閣殘本以下,天下書錄文字圖畫,集撰《百科書》……數歲而成,藏於秘府,刊印天下。合四十餘部,每部有數十篇,通合一千八百餘萬字,加封列侯。”——《舊燕書》.卷七十五.列傳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