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豨居然真的是在軍議,而且還穿著甲冑,唯獨沒戴頭盔罷了,其人一開始見到有人闖帳,尤其是先入之人乃是臧艾,尚且不慌,反而直接呵斥,待看到對方身後白刃閃耀,卻又不由變色。“老臧何至於此?賢侄莫要衝動,我隨你去見他便是!”言至此處,郭嘉也已經持白刃入得帳來,昌豨復又面色煞白,直接在案旁單膝跪地。“郭副使!我之前固然失禮,但罪不至死,你若殺我,琅琊上下必然離心!”
郭嘉理都不理其人,而是直接揚聲宣告:“昌豨勾結南賊,意圖謀逆,奉鎮東將軍與臧府君命,殺之以正典刑!與他人無關!”
言未迄,就在周圍帳中侍從軍官尚在茫然之時,昌豨忽然起身拔刀,試圖從後方割開營帳逃竄。
而也就是此時,衝在最前方的徐元直直接疾步向前,先是一腳將對方踹翻在案旁,然後只一劍便從對方脖頸處紮了個通透,一時血流如注。而徐元直面不改色,復又拔劍改切,就在昌豨部的諸多軍官身側從容將對方首級切下,拎在手中,首級離開身體,兀自滴血不止,宛如過年時屠戶所拎豬首一般。
豨者,豬也,倒也不能說錯。
而昌豨既然死掉,其部帳中軍官屬吏卻俱皆愕然,儼然事情過於突然,全然沒轉過彎來。
當此時也,郭嘉早已經收劍於腰,其人環視一圈後,卻不理會帳中那些與自己有過一面之緣的昌豨麾下高階軍官,反而上前握住那名早已經抖如篩糠的帶路軍官雙手,就在帳中從容吩咐:
“今日之事,是昌豨咎由自取。而且你也看到了,郭某此行是受了青州關鎮東的意思,然後得到了臧府君的助力,沂水西面的諸位將軍也都是知道的……事已至此,我委任你為別部司馬,出去將我的四百甲士放入,再協助他們收拾局面,安撫人心,可好?”
此人連連頷首,忙不迭的答應。
郭嘉見狀回頭朝著身後徐庶示意,徐元直會意,將昌豨首級隨手放到案上,便收劍隨此人出營去了。而郭奉孝卻是不顧一旁屍首兀自流血,案上首級猙獰一時,居然從容坐到了沾滿了前主人血跡的帳中主位之上,凜然不動。
一直到著外面漸漸有些喧鬧,然後徐庶去而復返,郭嘉方才睥睨左右,對著已經緩過神來的昌豨部軍官開口:“諸君,你們自然是知道我來歷的,咱們之前見過面……而今日事已至此,我也不願遮掩,昌豨這七千東莞兵,我欲自持,而不是交給臧府君等人分領,爾等以為如何啊?”
幾名昌豨麾下高階軍官面面相對,反而各自鬆了一口氣,然後除一垂淚之人外,盡數俯首。
“張司馬是何意?”郭奉孝不急不緩,朝著那名沒有下拜軍官示意。
他認得此人,喚做張衛雨……其人乃是東莞本地人,本姓張名雨,後來失怙,母親改嫁了一個姓衛的人家,衛氏卻對他極好,居然繼續許他姓張,而他感念繼父之恩,便自名張衛雨,也算是琅琊東莞一帶的一個豪傑了。
回到眼前,這張衛雨一聲嘆氣,便抹淚拱手而對:“昌都尉固然咎由自取,但與我有知遇之恩,能否請郭副使許我收屍,然後歸東莞務農,不再……”
不等對方說完,郭嘉便努了下嘴,隨即,徐庶雖然一時猶豫,卻還是直接拔劍,輕易將此人斬殺於帳中。
屍首撲倒在地,再無聲音。
而郭奉孝卻又對著立在帳中愕然不解的臧艾開口:“臧公子,請你過河去跟令尊說一說今日之事……”
“這位張司馬乃是忠義之人,為何殺他?”臧艾打斷對方,直接失態反問。
“正要臧公子替向令尊我傳一言。”郭奉孝不急不緩。“義有大小之論,小義者以私恩而重小情,大義者以公法而安天下,我今日殺昌豨實乃大義所在!至於此人,哀昌豨不過是小義而已……”
“小義也是義!”臧艾再度失態打斷對方。
“只是小義本身倒也罷了,他自回營哭泣,自等明日昌豨懸首示眾結束後再求安葬,我豈會殺他?可他偏要在如此緊要關頭裝模作樣,萬一引起營中騷動,壞了大局,豈不是因小義而壞大義?”郭奉孝終於再度冷笑。“而且他今日一人哭倒也罷了,只是他哭時可曾記得東莞全縣已經哭了數年不止呢?身為昌豨親近之人,不能勸昌豨走上正道,以至於落得今日下場,卻又轉而在此哭泣……如此舉止,簡直虛偽!”
“簡直是胡言亂語!”臧艾依舊憤然。“你說這位張司馬哭泣的不是時候,怕引起軍營動亂,乃至於臨機處置他,我都已經無話可說。可非說昌豨今日下場是這位張司馬不做勸阻的結果,豈不是可笑?昌豨固然咎由自取,可這張衛雨只是下屬,何德何能讓昌豨聽他言語?”
“是啊,他只是下屬,何德何能能讓昌豨聽他言語?”郭嘉轉過頭去,嘴角嘲諷之意清晰無誤。“這話足下不妨說給令尊,讓他好好聽一聽!”
臧艾一時面色慘白。
——————我是慘白的分割線——————
“……珣聞之,乃嘆:‘如郭奉孝,腹內藏經史,滿腹皆甲兵。其人膽勇,雖文遠、孟起,亦未必可比也!唯子龍彷彿!’”——《漢末英雄志》.王粲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