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本人也因此受傷昏迷了三個月,後來好不容易才被空明大師給喚醒,緊接著又被送到了西川。
醒來後陸珊想起之前的查詢錯誤,心中十分疑惑,到底是哪裡搞錯了,為什麼顧蘿和顧蘭的關系不對。可惜百病全消丸和萬能祛疤丸用完後,繫結系統自動消失了,不然她能更早找到答案。
好在陸珊的記憶力還是很靠譜的,沒有系統相助,她也慢慢回憶起了當時看到的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她在紙上反複連線了很多遍這些關系,終於找出了不對勁的地方。
如果把外祖父和靜安郡王的身份做個對換,她在系統裡看到的人物關系就解釋得通了。
可他們為什麼會互換身份呢,一個是皇太子的嫡長子,另一個是鎮國公的嫡次子,論關系是隔房堂兄弟,可論身份就差得很遠了。
陸珊暗中打聽過,顧熙和顧燻的確是同年生的,前後差了不到兩個月,端明皇太子的太子妃與鎮國公夫人還是表姐妹,要換孩子的話,理論上是有操作空間的,可問題是……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兩個差了將近兩個月的嬰兒交換,瞞過各自的父母幾乎不可能,皇太子夫婦的嫡長子有什麼理由被送出去,陸珊反反複複想了好多年,始終沒想明白這個問題。
元琪猜到了陸珊想問什麼,可真正聽到陸珊說出這番話,他還是有些意外,如此久遠的秘密,陸珊到底是從哪裡挖出來的。
見元琪面露意外之色,陸珊馬上解釋了訊息的來源,省得元琪再花心思瞎琢磨。
然而元琪的好奇心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強了:“珊珊既然如此好奇,為何以前從來不問,非得拖到現在?”
“我以前是很好奇來著,後來想到木已成舟,兩位老人家自己都釋然了,我再盤根究底也沒意義。”顧熙顧燻中年之前的人生幾乎沒有交集,臨到老了反而湊到了一起,經常約著釣個魚下個棋什麼的,說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世,陸珊是不相信的,“可是五姐姐前不久帶了信過來,說是過段時間要帶孩子上燕京來,我就不小心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昔年端明皇太子殉國,只留下三歲的女兒晉陽翁主和不滿周歲的兒子靜安郡王,高宗皇帝遲疑不決,拿不定主意該立太子還是太孫,倒是宮裡的嬪妃比較性急,聯手對付起了靜安郡王。”
陸珊聞言恍然大悟,原來交換孩子的原因如此簡單,是與端明皇太子情同手足的兩位堂弟顧碩顧頎想要盡力保住他的血脈,靜安郡王在宮裡太不安全了,他們李代桃僵把人換了出來。
當然,端明皇太子的太子妃也是很給力的,親兒子抱出了宮,她一樣把堂弟家的侄兒保護地很好,沒讓後宮那幫人陰謀得逞。
雖然起點不同,可到了後來,顧熙顧燻的人生卻是殊途同歸了,也難怪兩人後來還成了至交。
“現在說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無論舅祖父還是外祖父,都對得起他們顧家子孫的身份。”元琪說到這裡不禁嘆了口氣,反而是他的親祖父和曾祖父,這兩位才是對不起列祖列宗的存在。
可能是出於敬畏的心理,烏雅人佔據了燕京六十多年,卻從來沒有動過埋骨於此的四位顧家皇帝的皇陵。
神宗皇帝和寶元皇帝的皇陵在遙京,遷都時有人曾問過,要不要遷陵,元琪毫不猶豫就否決了。他私下裡告訴陸珊,既然這兩位喜歡南方,就永遠留在這裡好了。
誰知陸珊卻說,這對神宗皇帝和寶元皇帝來說其實是好事,留在遙京天遠地遠,好歹沒人會罵他們。真要遷陵回了燕京,不被前頭幾位皇帝罵得狗血淋頭才怪,元琪真心是很孝順了。
自古以來,帝王登基的第一要務就是修建皇陵,偏偏元琪是個例外,他對這事一點也不著急。
起初朝臣們還會勸一勸,後來就沒人開口了,因為他們全都明白了,不是皇帝不修皇陵,而是他打算把皇陵修在燕京,所以現在不能開工。
果然,遷都還不到半年,元琪就鄭重其事提出了修建皇陵一事。不過他修的不是自己的皇陵,而是睿宗皇帝顧蘭的,在朝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年元琪追封孝睿皇太子為帝,朝臣們就是反對過的,說從來沒有這樣的規矩。可元琪哪是能被規矩限制住的人,他說追封就要追封,誰勸也沒用。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元琪恢複了盛寧王朝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對朝局的掌控力也遠勝當年,他要給顧蘭修建皇陵,誰能攔得住,不過議論了幾句,多數人就默默地偃旗息鼓了。
“五妹妹要來燕京?”因著陸珊年少時與顧漪最親密的緣故,陸珊諸多的姐姐妹妹裡頭,元琪最熟的就是她。
陸珊頷首,笑意根本掩不住:“我和五姐姐好些年沒有見了,想想都好期待。”顧漪的夫婿沒出仕,陸珊一度還很擔心,她和顧漪再沒機會見面,好在顧漪捨不得她,到底還是來燕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