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顧盼很早就預料到了即將爆發的戰爭, 可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參與度竟然會那樣高,甚至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場戰爭的全過程,一個步驟也沒落下。
和大多數同齡的小孩子一樣,顧盼在啟蒙前還不認字的時候,也是很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每天睡覺之前,沒人給她講故事根本不肯睡,故事講得不好聽也不肯睡。
皇帝夫婦教女有方, 衣食住行並不會事事躬親,乳母嬤嬤盡責了就好,反而是讀書啟蒙, 他們一向是親自上陣,從不假手於人。
只是他們講給顧盼聽的故事, 與尋常人家父母講給小孩子的睡前故事,差別大到沒法形容。也就是小公主沒見過世面, 不知道別人家的故事什麼樣兒,倒也聽得津津有味,
若是輪到元琪上陣,他給女兒講故事講的多半就是前朝的各種史實,由小及大由點到面, 各種道理講得清清楚楚,有時還會把朝上發生的事情拿來說,也不管小顧盼能不能聽得懂。
換成陸珊並不比元琪好到哪裡去, 政治方面的問題皇帝講了,皇後就講戰場上的事兒,從後勤準備到排兵布陣,也是有條不紊講得仔仔細細,生怕小公主日後不會帶兵似的。
顧盼四歲進了宮學,算是上學很早了,可她兩位被父母教育地很好的表兄陸慎和莫語見了她都說,小表妹實在太厲害了,他們會的她都會,他們不會的她有些也會。
他們也就是仗著年齡上的優勢,騎射課上還能壓著小公主一頭,不然真是一點當兄長的面子都沒了。
旁人聽到這話或許只是笑笑,搞不好還會以為是兩位小朋友說話太誇張了,故意奉承顧盼來著。
可秦國長公主、嘉興郡主與皇帝夫婦實在太熟了,陸琮是陸珊的親哥哥,莫懷是陸珊的親表哥,對妹妹更不會有誤解。自家兒子什麼水準,他們心裡很有數,同齡小郎君裡頭絕對是數得著的。
顧盼比陸慎莫語小了兩歲,竟然樣樣不輸他們,這就已經很可怕了。要知道,兩歲的年齡差距,對於不到十歲的孩子而言還是很明顯的。
到了顧盼七八歲左右,元琪偶爾會在小朝時帶她聽政,朝臣們都覺得皇帝有點胡鬧,可小公主安安靜靜的,從來不多話,也不影響大事,又不是正式大朝,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
倒是有人偶爾會想,這要是個小皇子,皇帝很明顯就是在培養太子了。
饒是如此,顧盼還是沒有想到,在即將發起的對光明王朝的戰爭中,父皇會讓她親自參與進來,不再是以往沒有發言權的旁聽者,而是要親自查資料寫摺子的。
當然,顧盼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用是另一回事,但是這件事她必須做,卻是定了的。
然後顧盼第一次知道,打仗是一件比她想象中複雜很多的事情,她以前看到陸珊百戰百勝,從來沒有無法戰勝的對手,對她崇拜地不得了,還說自己長大以後也要那樣。
每次聽到女兒這樣說,陸珊都會笑著說,等你長大了,大概也就沒有這樣的戰事了。
顧盼那時年紀還小,並不是很明白母後的話,可這絲毫不影響她對陸珊的崇拜。因為陸珊真的非常厲害,比秦國長公主比嘉興郡主,比所有的將軍都要厲害,堪稱盛寧王朝的定海神針。
反而是元琪,顧盼一向知道他很忙,卻從來沒有想到,戰場上的勝利,他才是最大功臣之一。
為了寫出一份能看的摺子,顧盼仔仔細細查閱了很多資料,還叫上了兩位表兄幫忙。因為對手是光明王朝,她沒有叫上拓跋凜,那是他的故國,讓他參與進來太為難人了。
可是顧盼的摺子交上去,元琪看了笑得停不下來,也笑得顧盼心裡直發慌,她哪裡做錯了麼。
“父皇,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顧盼忐忑地問道,她知道自己的摺子不會很完美,可元琪這樣的反應,還是超出了她的預料。
元琪好不容易笑夠了,開始慢慢指點女兒。其實顧盼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大軍開拔糧草先行,只是她對民生疾苦的瞭解實在太不夠了,就算查了很多資料,也免不了紙上談兵。
元琪一點一點指出女兒的錯誤,還說有機會要帶她去民間看看,不必什麼都會,但是基礎的常識總是要有的,不然底下官員一層一層的摺子遞上來,什麼地方被人矇蔽了都不知道。
雖然父皇沒有指責自己,顧盼還是有些自責,她想起元琪陸珊都是在民間長大的,自己已經十歲了,卻連出宮都少有機會,每回還是前呼後擁,的確是不夠接地氣。
挑出了顧盼所有的錯處,元琪又把戶部兵部官員呈上來的摺子給她看了,讓她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樣的。
反複幾次下來,顧盼終於明白一個道理,原來一場戰爭的勝利,看不見的準備工作會有那麼多,難怪母後連戰連捷,朝中還是有人喊戰事耗費太大,百姓負擔過重,都不是沒有緣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