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從景和二年到景和五年, 盛寧王朝四年內與光明王朝幹了三場,無論戰事規模還是付出代價,都超出了元琪和陸珊的最初預計。
當然,不管戰場上打得有多慘烈,這三場戰爭的結果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以盛寧王朝獲勝宣告結束。
對於拓跋秋負隅頑抗的態度,陸珊肯定是很不滿意的,但她理解他為何如此堅持。
從大局著想,盛寧與光明的合作在所難免, 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合作又註定是不可能長久的,真臯人被徹底打敗的時候, 大概就是兩家分道揚鑣重新為敵的轉折點。
為了在日後爭取更多的主動權,提前分個勝負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誰都吃不下誰,雙方才有坐下來商量的餘地。
到底是遊牧民族出身, 就算入關了多年,又被漢化了不少,可光明王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吃得住盛寧王朝的,之所以三戰全勝,真的是贏在了後勤保障和醫療救援上。
對此, 陸珊十分感謝身為穿越前輩的顧修,幾乎她所有的動作,他都曾經有過提案或是試執行, 便是沒有全部保留下來,也算是給陸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不然就算是有來自元琪的全力支援,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還不夠她改造軍隊的,更遑論打勝仗了。
景和五年五月,距離楊嶽楊徵父子戰敗、宛州徹底淪陷十五年又四個月之後,這塊被雙方反複爭奪的四戰之地終於又回到了盛寧王朝的懷抱。
事至於此,拓跋秋總算是死心了,正式派來使臣,開始與盛寧王朝進行和談。
早先,拓跋秋也派人過來談過幾次,不過都是以試探為目的,最終沒有達成任何意向,元琪和陸珊大婚的時候,他還派了拓跋林的長子前往道賀。
這一回,拓跋秋沒讓兄弟和侄子過來了,他派來了親兒子,光明王朝的皇太子拓跋羽。
看著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拓跋羽,陸珊心裡對烏雅人的早婚又有了新的認識。
人家的皇儲親自來了兩國交界之地,盛寧王朝自然不能隨便派個官員去談,好在陸珊本人就在前線,兩邊說談就能談,一點不帶耽擱的。
說是陸珊和拓跋羽主談,其實他們就是拍板拿主意的,前期的具體談判都是雙方官員在進行,談不下去了就向他們彙報,然後接著又談,如此迴圈往返,一談就是兩個多月。
好容易大面上達成了一致,就差細節還要斟酌,拓跋羽又提出一件事,希望兩國能夠聯姻。
陸珊聞言很無語,國與國的關系,從來都是利益當頭,聯姻有什麼用,簡直多此一舉。
但是拓跋羽堅持要聯,他說自己太子妃的位置還空著,還說他胞妹也做好準備了,無論是入宮還是入蘭陵王府,她都沒有意見。
“顧家沒有未嫁的公主,唯一那位你見過的,就是上次差點射中你右肩那位,兒子已經會滿地亂跑了。”莫語長著莫懷的臉,卻有著像元琳的性子,看得陸珊很是分裂。
拓跋羽對聯姻這件事顯然是很執著的,立即道:“沒有公主的話,郡主也是可以的,我聽說穆親王有好幾個女兒……”
雖然陸珊個人並不贊成聯姻,但考慮到自己和原住民的思維差異,她也沒有拒絕拓跋羽,而是推說自己無法做主,把責任推卸給元琪了。
很顯然,元琪是不反對這件事的,他封了顧四娘為華陽長公主,又允了光明的平原公主為蘭陵王妃。
陸珊等人回京時中秋節已過了幾日,元琪特地在宮裡補辦了個家宴。
既是家宴,規模自然不會大,長輩只有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兩位,然後就是元琪三兄妹及其家屬。
平白無故多了個來自異國的未婚妻,圓圓可能是還沒緩過勁來,顯得無精打採的。
莫語小半年沒見過元琳,見了不大認得,不僅不肯叫娘,還往虞妙歌身後躲閃。
元琳出征在外,莫懷說是駙馬不能議政,其實沒少被元琪抓壯丁,虞妙歌可憐外孫在家只能跟著乳母,幹脆把人接進了宮,所以小家夥跟她最熟悉。
“莫語,你給我站住!”元琳什麼身手,小豆丁短胳膊短腿兒的,哪裡躲得過她,不多時就被拎了回去。
到底是親母子,就算有段時間沒見了,莫語被元琳箍在懷裡也沒哭,還偏著小腦袋看她,過了會兒方奶聲奶氣地喚道:“娘……”
元琳沒想到兒子這麼快就想起自己了,用力在他小胖臉上親了兩口,贊道:“寶貝兒記性真不錯,回頭賞你一根糖葫蘆。”
元琪聞言悠悠然道:“姐,你得感謝我,不是天天見著我,語兒哪能記得你。”元琪元琳是罕見的長得極像的龍鳳胎,不然以莫語不到兩歲的年紀,可能真沒這麼好的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