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相較於陸珊“第二隻靴子終於落下來了”的糾結心態, 遠在遙京的八皇子顧英,心情就要複雜許多了。
他回來的時機太晚了,已經無力阻止七皇子顧蘇在江南的所作所為,所以從一開始,顧英的目標就是努力善後減少損失。
因為顧英很清楚地記得,死於水患後大瘟疫的人遠遠多於水患本身,這場沉重的打擊幾乎摧毀了盛寧王朝的經濟,以至於四皇子顧若上位之後,有心救亡圖存卻是再無回天之力。
抱著懵懂的小皇帝跳海時, 顧英一臉悵然,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顧英的母親衛美人是罪臣之女,自幼沒入掖庭為奴, 因為長著一張神似王皇後的臉,偶然被皇帝遇到了, 一時得了寵幸,還有了身孕。
宮裡有更像王皇後的王賢妃, 她是王皇後的庶妹,不僅長相酷肖其姐,對王皇後的脾性事跡也都瞭解,很容易就能勾起皇帝對王皇後的思念之情。
衛美人則不然,她除了長得像年輕時的王皇後, 性格和氣質都是相去甚遠。
畢竟,一個是高門貴女,自小千嬌百寵精心培養, 另一個在掖庭長大,向來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不像是正常的,像了才是怪事。
皇帝對衛美人不過是一時興趣,待她有了身孕就把她拋到腦後了。
由於衛美人份位不夠,顧英生下來就被抱到了張貴妃身邊,由她撫養長大。
平心而論,張貴妃母子對顧英都是不錯的,從來沒人苛待他,也不阻止他們母子相見,顧英幼時被五皇子七皇子欺負,大皇子顧茂還會出面呵責。
顧英對養母和長兄一向心懷感激,可顧茂和顧蘭的關系日益惡化,他也沒有少出力。
顧茂被冷落,顧蘭被廢之後,顧英和顧蘇的爭鬥擺到了明面上,可惜他們誰也沒有笑到最後,反而被隱藏更深的顧若摘取了勝利果實。
那時的盛寧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顧若處置了顧蘇,卻對顧英委以重任。
後來遙京城破,顧若以身殉國,還讓顧英帶走了襁褓中的小兒子。
顧英帶著小皇帝輾轉流亡七年,最終退無可退,在崖山跳海殉國,像顧蘇那樣投降真臯人的事,顧英做不出來。
重新再來一回,顧英早沒了奪嫡的心思,盛寧王朝都要保不住了,他們還爭個什麼勁。
顧英原是想支援顧若的,因為幾位兄長裡頭,也就這位四皇兄最靠譜了,他們兄弟少起點內訌,也許還能給盛寧王朝續續命。
可在發現前世早夭的侄兒元琪還活著,除顧蘇以外的幾位皇兄都在暗地裡支援他時,顧英很快改了主意。
沒有人比顧英更清楚,皇太子顧蘭當年的主張有多正確,他們要聯明抗元以圖自保,而不是聯元抗明自掘墳墓。
真臯人太野蠻也太兇殘了,不管盛寧王朝和光明王朝有多少舊怨,生死存亡之際都是必須聯手的,否則誰也活不下來。
至於他們之間的恩怨,可以等解決了真臯人以後再慢慢細算。
還有就是,盛寧王朝已經禁不起任何內耗了,他們再耗下去,能不能和光明王朝聯手也是個問題。
不管其他皇子怎麼想的,各自有著怎樣的目的,他們是支援元琪反對顧蘇的,這對顧英來說也就夠了。
為了應對水患過後慘絕人寰的大瘟疫,顧英做了各式各樣的充分準備,可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事情竟然沒有他記憶中那般嚴重。
大災過後最怕大疫,疫情不嚴重肯定是好事,可顧英心裡還是犯起了嘀咕,到底是哪裡不對了,難道除了他之外,還有什麼人出手了。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陸珊和秦大夫聯手,各種現代的疫情防控措施都用上了,要是還讓疫情失控,他們就真是枉對自己的穿越者身份了。
然而顧英是不知道這些的,難免就有些不安,這種不安還不足為外人道,他便趁著沐休日去了白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