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陸曉不僅是陸勵的侄女,她本身和將軍府就走得比較近,由她代表陸勵出面,也算是合情合理。
陸曉是安遠侯陸勉的庶女,也是陸瑜陸琮陸珊的親姑姑,這姑娘和她姐姐一樣,婚路十分坎坷。
之前是陸昕的未婚夫家沒了長輩要守孝,連累陸曉的婚事跟著推遲,好容易陸昕嫁出去了,陸曉的未婚夫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
打架那事雙方都有責任,陸曉的未婚夫死得並不無辜,只是兩家的來頭都不小,還牽扯到了太子和七皇子,最後的結果就是無辜的陸曉在遙京找不到人家嫁了。
於是陸家的老太太拜託顧蘿,在老家西川給陸曉找了門婚事,把她遠嫁了。
陸曉侯爺庶女的身份在遙京不顯眼,可到了京外,還是非常能打的,尤其她還有個尚了當今嫡公主的大哥和一個中了探花的三哥,那就更是加分項了。
陸曉的婚事是大舅舅大舅母幫忙說的,在西川當地也是很有名望的人家,世代耕讀家資不薄,對求娶陸曉非常誠心。因為他們清楚,若非前頭婚事受挫,人正經的侯門千金,也不會嫁這麼遠。
顧蘿把小姑子嫁回了自己老家,肯定是要幫忙幫到底的,她送陸珊來西川時就拜託過兄嫂,平時多關照陸曉,陸家離得太遠了,陸曉真遇上什麼事,指望不上陸家人。
幾位舅舅舅母爽快地答應了下來,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看顧蘿和陸珊的面子,他們也不能對陸曉不管不問,再說陸曉的夫家本來就和顧家有往來,以後也只有更親近的份。
顧蘿當時在西川住了幾個月,陸曉常來串門,之後顧蘿回了遙京,她也經常來看陸珊。
最近幾年,陸曉忙著生孩子,養胎坐月子幾乎不帶間斷的,才親自來得少了些,不過兩家的人情往來還是很親密的,陸珊也去看過表弟表妹們,每次去了就被他們扯著褲腿不讓走。
陸瑜陸琮也去三姑父家拜訪過,不巧趕上陸曉又在坐月子,姑侄間沒見上面。不過掐指算算,陸曉就算坐雙月子,這會兒也該出來了,給宋墨提個親,完全沒問題。
“既然如此,我們明天去三姑父家?”陸珊回過神來,馬上提議道,陸瑜陸琮都沒意見。
改日見到陸曉,兄妹三個把來意一說,陸曉馬上就同意了,還說這是命中註定的緣分。當年,陸珊的大舅舅大舅母幫她說親,現在她幫宋墨向顧三姑娘提親,簡直就是命運的輪回。
陸瑜陸琮多年未見陸曉,都說感覺三姑姑像是變了個人,跟小時候看到的樣子不一樣了。
陸珊聞言捂嘴直笑,當然不一樣了,居移氣養移體嘛。陸曉在家是親爹不疼嫡母不愛的庶女,還有年紀相仿的嫡姐,從小到大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盡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免得惹人厭。
遠嫁到了西川,陸曉算是標準的下嫁,夫家對她尊崇得很,幾年下來肯定氣質大變。
“三姑姑也算因禍得福,她要是嫁去了蔣家,現在的日子才不消停。”蔣家的門第或許比陸曉現在的夫家高,可嫁個不成器的庶子,在家也沒自主權,能有多大意思。
陸珊沒問過陸曉的想法,只看她現在的氣質和狀態就知道,還是有錢的當家少奶奶更愜意些。
宋墨和顧三姑娘訂婚的過程非常順利,只是程式一走完,宋墨就得趕緊回京了。
陸瑜說他和宋墨一起走,也好搭個伴,出來好幾個月了,再不回去燕國公主要念叨了。
誰知就在陸瑜出發前,元琪飛鴿傳書送來訊息,讓他把圓圓給捎帶回京。
陸珊等人同時驚了,因為元琪之前說過,圓圓的事不用急,先讓他在袁家住著,暫時不急著回去。正因為如此,陸珊一直沒告訴圓圓真相,帶陸瑜陸琮去看他,也沒明說他們是誰。
可是一眨眼工夫,元琪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陸珊有點看不懂了。
“都說計劃不如變化,肯定是京城的形勢又有變了。”陸瑜相信元琪不是出爾反爾的人。
“我知道臨川郡王不是朝令夕改隨心所欲的人,可圓圓是個又聰明又執拗的孩子,我怕他不肯跟你走。”陸珊說出自己的擔憂。
陸琮攤了攤手,無奈道:“不肯走也得走,臨川郡王信上說了,無條件可商量。”多半還是皇帝的意思,不然元琪不會什麼餘地也不給他們留。
“我們還是先去袁大叔家,要是圓圓願意,那就大家都省事了,可要是圓圓不想走……”陸珊用同情的眼神看著陸瑜,“二哥,你一路上就有得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