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因著元琪這句話, 陸珊一路上的心情都非常好,原來除了父母兄長之外,還有人從很早的時候就很在意她了。更美妙的是,由於長相太符合她的審美了,元琪也很早就是陸珊在意的人了。
陸珊很清楚,元琪元琳不是無緣無故交換身份的,他們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娃娃了。元琪以元琳的名義住到將軍府,更是暗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目的。
顧家有多少人知道元琪的真實身份,陸珊不確定, 但身為掌舵人的顧熙肯定是知道的,這就意味著不管元琪元琳有什麼目的,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將軍府都是有利的。
陸珊的確是個標準的顏控, 不過她和元琪黏得這麼緊,並不全是因為他的美貌。給莫憂添堵也只是個附加因素, 陸珊還沒退化到凡事要跟一個實際年齡不足她一半的小姑娘賭氣的地步。
陸珊只是等不及了,從燕京傳來的最新訊息, 拓跋秋最近兩年鎮壓了不少反對他的力量,再把支援他的人馬一一放到了光明王朝各個重要職位,他捲土重來揮師南下不過是時間問題。
對拓跋秋來說,來自北方真臯人的壓力遠遠超過南方懦弱的盛寧王朝,他不想長期處在南北被人夾擊的不利局面,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舉南下,滅掉盛寧王朝,佔據中原的大好河山。
只有徹底統一了中原, 拓跋秋才有底氣正面對抗虎視眈眈的真臯人。
然而到了那一天,盛寧王朝就是亡國滅種了,那是陸珊決不允許出現的局面。
陸珊不是天生的盛寧人,這個時空的盛寧、光明、北元和西夷對她原本毫無區別。可她所有的親人都是盛寧人,九年的時間讓陸珊不由自主就站穩了自己的立場,她根本沒有第二種選擇。
天下是顧家的天下,陸珊不姓顧;有史以來的皇帝都是男人,陸珊也不是。
按照常規路線走下去,不等陸珊爬到權力的巔峰,盛寧王朝就該不存在了。她想少走彎路曲線救國,就必須找個合適的合夥人。那個人必須是顧家的人,還必須是有機會登上皇位的。
今上子嗣眾多,陸珊看上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已故的孝睿皇太子顧蘭。
以七皇子顧蘇為首的主和派陸珊向來是瞧不起的。兩國交戰,和是早晚要和的,可打贏了提出諸多條件逼迫對方是“和”,打輸了給人納稅上貢任人宰殺也是“和”。
顧蘇絕對是皇帝最親的兒子,父子倆都是典型的“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性格。只要可以換來拓跋秋不進攻,他們是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的,就是顧蘭被廢,也是因著皇帝的綏靖想法。
大皇子顧茂是很強硬的主戰派,早年間楊嶽連戰連捷的時候,他們這一派的支持者可是很多的,但是隨著楊岳父子一死一失蹤,主戰派的勢力大不如前,顧茂也因此沉寂好幾年了。
由於顧茂主張聯元抗明,陸珊對他很不感冒,更是從來沒有産生過找他聯手的念頭。
陸珊對真臯人的看法和顧蘭很一致,他們比起入關多年的烏雅人更可怕。和真臯人合作,那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只要光明王朝垮了,盛寧王朝跟著也會撐不住的。
陸珊真正看好的,是顧蘭昔年提出的聯明抗元,那是最不被人看好卻最有可行性的一條路。當然,聯合烏雅人不是說聯就能聯的,前提就是盛寧王朝得先把他們打服了,不然合作從何談起。
元琪別的不好說,這方面的思路跟顧蘭如出一轍,這是陸珊當年聽他對十皇子十二皇子說過的。
再者說了,陸珊跟其他皇子也沒多少交情,她就和元琪最熟,不跟他合作還能跟誰呢。
到了古玩街,莫憂邀請元琪去看金石字畫,顧家姐妹被所謂的上古神兵吸去了注意力,陸珊的關注點和其他人不同,她對古玩字畫全無興趣,反而專門去找有關開國皇帝顧修的種種物件。
顧修祖籍紅河郡,起兵之前在西川蟄伏了十餘年,積累了自己最初的力量。顧修先是一統易州,隨後以易州為基礎,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最終結束了長達百餘年的亂世,建立了盛寧王朝。
易州是顧家的龍興之地,西川是易州的州府,也是盛寧王朝最早建國時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