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大家彷彿回到了八十年代,眼前依舊是那個所向睥睨的背影,依舊是那個充滿霸氣的23號球衣。
喬丹一路退到了後場,然後開始加速,這個動作是那麼的熟悉,所有人都盯向那條罰球線,此刻除了噴子,再沒有人去管籃筐高度的問題了。
但是可惜,喬丹起跳時整隻腳都越過了罰球線,不過無所謂了,沒人要求他還像年輕時那樣起跳。
大家只見到喬丹整個身體就像一個氣錘高高跳起,順便吐出了那條讓無數球員厭惡又懼怕的舌頭,身體依然像在空中漫步一樣,最後單手將球扣進,整座球場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爆發中的火山!
張茣第一個舉起了50分的牌子,其餘四名裁判緊隨其後,五個滿分讓麥迪遜廣場花園真的要炸開了!
場邊的五名參賽選手心服口服,他們可沒信心在35歲的時候表演出這樣的扣籃,哪怕扣的是一個2.95米的籃筐。
喬丹完成扣籃後,一張臉也樂開了花,他同樣不覺得把籃筐降低10是件很沒面子的事,至少要比裝傷棄權好多了,而且這個高度他有信心與其他人鬥一鬥。
他想的沒錯,除了一些腦殘噴子外,真沒幾個人會吐槽籃筐高度的問題,甚至不少人還覺得應該再降10才算公平。
第二個出場的是雷·阿倫,只見他高高躍起後在空中180度轉身單手重扣,雖然完成的非常漂亮,但在座的五位裁判只給出了7分9分的低分,主要是舒展度不夠,滯空時間也差了點,整個扣籃顯得比較倉促,飄逸當然更談不上了。
“核心力量不夠出色,彈跳也差了點。”
張茣看這個還是很準的,雷阿倫的運動天賦顯然屬於準一流和一流之間的境界,而且真實身高只有193左右,這也是個很尷尬的身高。
第三個出場的是衛冕冠軍科比,他的動作是空中將球在背後換手之後扣籃,但是第一次動作比較複雜沒有成功,一直到第三次降低了難度才終於完成,五名裁判給他打出的最高分是8分。
“起跳高度不夠,腰腹力量還要加強。”
張茣這一球看出了科比的腰腹力量並不是那麼強,不過考慮到年紀問題,還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數人都得一點點進步,喬丹19歲的時候未必有現在的科比強。
埃迪·瓊斯和安東尼奧·麥克戴斯的扣籃就不用說了,這兩人一個飄逸有餘但缺乏力量感,另一個彈跳和力量是有了,但是滯空時間嚴重不足,都有各自的嚴重缺陷。
“青黃不接啊!”
張茣忍不住開始裝逼了,不過這幾名選手確實讓他很失望,幾乎沒有一個兼具飄逸和力量感的選手。
最後一個出場的是麥迪,唯一一個張茣得翻下資料才知道的名字,他在這之前真不知道麥迪何許人也,印象裡完全沒有這號人物。
麥迪的助跑距離很長,張茣一開始以為他想要致敬喬丹,結果發現這是一個接彈地球後的大風車扣籃,可惜第一次扣籃以失敗告終。
不過這個扣籃讓張茣眼前一亮,因為這小夥子跳的夠高,腰腹力量也比科比強一點點,關鍵是他的個子高,這就讓他有能力完成複雜的高難度扣籃。
但是這個小家夥顯然在技巧上有所不足,在後面幾次的試扣中,他的拋球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拖了半天直到最後才勉強完成,最終五名裁判只給了7分到9分。
那個最低分依然是張茣給的,誰讓麥迪磨嘰半天才完成,像這種失敗過多的扣籃,他都不會給出高分。
“這小子的運動天賦不錯,有高度有核心力量,就是看起來笨了一點,他的基本功還有待磨煉。”
張茣的評價還是有點毒舌,但他看的並沒有錯,麥迪也是高中生新秀,可他的基本功遠不如有個nba出身的父親的科比紮實,現階段只有身體而沒有技術,這才打不出來。
科比在這一點上就強多了,他的父親知道該怎麼訓練他的技術和身體,可以說科比從小就有一個nba球員在身邊教導,基本功自然比同齡球員好得多。
預賽第一輪結束,喬丹貢獻了唯一的滿分扣籃。
預賽第二輪,喬丹依然首個出場,但這一扣他顯然留了力,誰讓第一扣的滿分足夠他輕松進入決賽,因此這一球僅僅用了個普通的大風車來應付。
但這球扣的太敷衍了,一次完成後,五名評委集體吐槽:“no good,no good。”
雷·阿倫第二輪直接放棄了,連續兩年基本都是墊底的情況讓他心灰意冷,第二扣同樣敷衍了事,成為了首個被淘汰的球員。
科比這邊同樣沒拿出有創意的新動作,張茣能看出來他賽前根本沒有練習,估計精力都放在怎麼盡早成為主力了,哪有時間練習扣籃啊!更何況,練習扣籃是有受傷風險的,所以今年的科比壓根沒有認真準備,參加比賽只是為了商業影響力。
其他人的扣籃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第一扣的缺陷依然延續下來,最終進入決賽的竟然是喬丹、麥迪和麥克戴斯。
預賽一結束,球迷的熱情有所回落,這時仔細一想,大家發現不算喬丹的“情懷”扣籃,這一屆的實力貌似比上一屆還差。去年,至少還有芬利等人的耍寶搞氣氛,雖然精彩程度不足,但是趣味性足啊,充分詮釋了什麼是娛樂精神。
可今年呢?
如果不是張茣把喬丹逼了上去,那可真是絲毫看點都沒有了。
“我們想看考拉寶寶!”
“裡昂,再參加一次吧!”
“我們要考拉寶寶!”